《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打卡群创新课堂创造力脑瑜伽-创新、艺术、心灵

好心情=创造力?智商越高,创造力越强?关于创造力,可能有些东西你

2018-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智能观

人们似乎很喜欢讨论关于创造力的一些误解。从网上搜索相关话题,你会发现大家已经在揭穿一些关于创造力的神话。比如:

1.天才都是疯子,艺术家们整日饱受折磨。

排楼上观点:并非所有有创造力的人都患有精神疾病。

2.创造力只发生在艺术领域。

排楼上观点:创造力可以发生在艺术之外的其他领域。

3.“我没有创造力”。

排楼上观点:创造力是可以学习的。

并不是说关于创造力的神话已经不复存在——事实恰恰相反,只是这些神话需要更新了。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新的神话——它们能够教育读者,而不是让读者感到厌烦。我们要记住真正的目标:整体提高自身对创造力的了解。

那么,目前关于创造力的神话有哪些呢?

好心情=创造力。

在纠正“有创造力的人精神上是不健康的”这一误区时,人们产生了一种完全相反的论调:好心情会增强创造力。虽然一些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但创造力和情绪的关系要复杂得多。例如,在某些情况(如没有外部反馈)下,积极的情绪会损害创造力。而消极的情绪也可以在创作过程的评估、收敛阶段产生更好的结果。

有趣的是,最能增强创造力的一种情绪不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而是“高度活跃”(兴奋或愤怒)或“低度活跃”(平静或忧郁)。

总的来说,活跃程度似乎胜过情绪效阶(一个人对事物受吸引/感兴趣或排斥/厌恶的程度);换句话说,消极、活跃的情绪比积极、不活跃的情绪对创造力的作用更大。

扩展努力原则

扩展努力原则(The extended effort principle )认为,当你在追求大量的想法时,会导致更多高质量的想法在头脑中涌现。这个原则与第三个三分之一法则(the third third rule)紧密相关,即好的想法在创意过程结束时出现:前三分之一的想法比较常见;第二个三分之一,平庸;第三个三分之一,全垒打(homeruns,完全成功)。

虽然一些研究支持扩展努力原则,但其他研究表明,现在有更有效的途径,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想法输出。当提高参与者生产力时,他们创意的数量就会增加。如果在进行干预时,强调创意的数量,参与者会产生更多的好想法,因为干预增加了想法的总体数量,而没有改变好想法和坏想法的比例。

另一项研究发现,数量和质量之间存在曲线关系,斜率为正,但递减。停止头脑风暴的最佳时间可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个人的认知能力。

另一个因素是时间。收益递减可能会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这取决于头脑风暴是五分钟还是一小时。头脑风暴时间越长,高回报的可能性就越少。

门槛假说

关于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MarNeef提出“门槛假说”(The threshold hypothesis),即在每个国家,经济增长都会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直到一个“门槛点”,该点之后经济增长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门槛假说可以解释创造力和智力之间的关系:智商在120以下时,创造力和智力正相关;智商超过120,这种关系会减弱。

自从该理论首次提出以来,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例如,我们可以把创造力分为发散性思维或创造性成就。一项研究发现,在衡量发散性思维(普通创意)时,门槛理论有用;创造性成就还是需要你的智商高于平均智力水平。

本文参考的关于创造力的最新研究:

Kaufmann, G., & Vosburg, S. K. (1997). “Paradoxical” mood effects on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Cognition and Emotion, 11, 151–170.

Baas, M., De Dreu, C. K., & Nijstad, B. A. (2008). A meta-analysis of 25 years of mood-creativity research: Hedonic tone, activation, or regulatory focu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4, 779-806.

Bruce A. Reinig , Robert Owen Briggs (2008).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a-Quantity and Idea-Quality During Ideation

Emanuel Jauk,Mathias Benedek ,Beate Dunst ,Aljoscha C. Neubauer (201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New support for the threshold hypothesis by means of empirical breakpoint detection

来源:Creativity Post

作者:Molly Holinger

智能观 编译

—完—

据说,读完点赞👍,是你来过的仪式感!

声明

编译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行业新思想、新观点及新动态,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智能观观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