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咨询

社会资本办医盈利模式有三

2018-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草斋微言

健康报  贺昊

  医院为患者或顾客提供医疗服务,除了资金以外,还需药品、医疗器械及医务人员等等,需要集合多种资源。非营利性医院在整合这些资源时出现的收支结余不能进行分配,但这些资源的供给方则没有具体规定,因而,社会资本办医的盈利空间就在这些资源供给或进一步输出上。可以说,目前国内已经存在了三种盈利模式。

  渠道终端型。这应该是当下最为人所熟悉的模式,也叫“产业链延伸型”。即药品、药械的生产机构向下延伸,购并医疗机构,将其直接演变为自身产品的渠道终端,其利润区在药品、药械的生产。在政策大门已经完全打开的情况下,此种模式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费用支付,更关键的是直接掌控了医院的药房,流通摩擦成本降低了很多,屏蔽了竞争,也让相关各方的法律风险降至了最低,可谓皆大欢喜。此举唯一的问题就是,今后,药品的中标价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医院药品的最终价格,对现行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构成了某种挑战,肯定会倒逼新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出台。

  增值服务型。这种模式宣传的不多,但在大型的非政府办医疗集团中被普遍采用。尤其是民营医疗集团。如果说前一种“渠道终端型”是产业链向下延伸的话,那么,这种就是服务链的向高处延伸,利润区在高端服务、特需服务上。有人会说,直接投资办高端特需营利性医院不就可以了?这当然可以,但效果不会好。当前,高端特需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还是公立医院,而且是高等级知名的大型公立医院。为什么?因为品牌。社会资本办医可能不缺钱,缺的就是品牌,这也是很多民营医院在办了多年的营利性专科医院后,不约而同地开始大规模兴办非营利性医院,而且是以高技术为特点的非营利性医院的原因。医院品牌构建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技术和服务,这二者都指向了人。显然,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些民营医院的经营者也发现,营利性医疗机构对高端医疗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而技术和非营利却能更契合这些人才深层次的追求。于是,这一模式的逻辑就是:通过兴办非营利性高技术导向的医院吸引人才,构建品牌;以品牌及人力资源支撑营利性有竞争力的高端特需服务,从而实现利润及分配。国内目前绝大多数大型民营医疗集团基本都是这一模式。

  品牌嫁接型。一些世界知名的医院品牌将依靠本土的合作伙伴进入国内,并涉足基本及高端特需医疗服务。国内一些大型集团已经开始了相关尝试。当然,嫁接国际医院品牌,除了依靠高端特需服务实现利润及分配外,还可以借助品牌的影响力,对本土合作伙伴的其他业务产生品牌共振,完善客户的品牌体验,提高满意度,从而获得该品牌在其他业务上的溢价,这也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利润及分配实现方式。

  当然,目前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还有营利性医院这一投资方向,也有专科化、连锁化等模式,但受制于其非主流地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还会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