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投入周转——《教师的建议》读后反思录015
第15天 怎样检查练习本
尽可能经常地把学生自己的活动变成他思考和判断的对象。应当让你的学生讲故事,发表议论,汇报他亲手做过的事情,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事物。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检查练习本》一章中说到的一段话,我觉得这对于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文课对于很多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理论作文法吧,学生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范文作文法呢,学生又容易模仿套作。一段时间下来,很多教师对作文避而不谈,很多学生越来越不敢写、不爱写。
可是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都是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部分。学生读大学也要完成各种报告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走上社会也随时面对写文章的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一定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兴趣二字,绝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我们要对写作充满兴趣,学生在下面听着就有了兴趣。我觉得,写作兴趣的激发不是靠写,而是靠说。
“应当让你的学生讲故事,发表议论,汇报他亲手做过的事情,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事物。”
对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记叙类、议论类、描写类、说明类和综合类几个不同的方面入手。
步骤一:全班同学可以一起讨论定个对象,一本书、一幅画、一个人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简单一点,比如选择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老师。
步骤二:不明确思考方向,让大家围绕这个老师展开联想,联想角度不限。
步骤三:提问个别同学,五个左右,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向。然后将全班同学根据他们不同的思考方向分成五个小组。
步骤四:每个小组先进行组内交流,确保每个同学都发言,并由一名同学进行汇总。
步骤五:每个小组组长进行班级发言。记叙小组讲的是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事;描写小组对老师的肖像、经典语言和细节动作进行描写;议论小组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说明小组可以介绍老师的简历、成就自己突出的教学方法等。
步骤五:最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文章。最后可以写成教师评传、教师二三事,或者直接写我的老师。
这样一个基于学生自己说、学生讨论、综合发言到最后成文的过程,包含了学生的全面参与,学生在讲的同时听别人讲,最后落笔成文。
等全班同学作文都交上来之后,教师可以采取同学轮流批阅的方式,让学生在看自己文字的同时看到别人的文字。最后可以一起选出优秀文章,大家共读赏析。
这虽然是和简单的训练,但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会过得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是学生喜欢的话题,学生有话说,不觉得枯燥。讨论之后,自然成文,学生也不会有排斥感。
这样激发兴趣之后,还要培养学生写的习惯。也就是说,像上面这样的听说读写训练应该是持续的。为了避免重复,全班同学可以拟定连续几周的说写提纲,话题越广泛越好。
第一周:我最喜欢的老师。
第二周:我读的一本书。
第三周:本周社会热点事件。
第五周:我喜欢的一首诗。
第六周:我今天想说一个观点。
等等。
教师可以把说写提纲事先布置好,每周一提醒,周五讨论,周六日完成写的任务。这样,孩子们每周都会带着新的思考开始,为了完成任务,也一定会搜集资料,思考观点。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慢慢养成他们良好的思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