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第966期【作文教学】

2021-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那句话,我们该如何铭记于心
——八年级(上)期中考试作文讲评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学习目标】

1.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2.辨析,理解写作重点。

3.修改,实践写作收获。

【学习过程】

一、原题重审,明确要求。

1.导入:

      师:同学们,本次期中考试,我们的作文是围绕一句话展开的写作,大部分同学写得是第一个题目《那句话,让我无法忘怀》,你自己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呢?这篇文章该怎样写呢?我们又该如何才能更好地铭记那句话呢?希望本节课的作文讲评,能够让我们找到答案。

2.原题重审,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原题的导语部分,并想一想,你从导语中获得了哪些对我们写作有用的信息。

【屏显】

                    原题再现
      成长路上,总会有一些话语激励着我们。那句话,可能是名人的一句妙语;那句话,可能是父母的一声细语;那句话,可能是陌生人的一次提醒……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当我们重温的时候,内心依然会涌起美好的感动与催人奋进的力量。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题目一:那句话,让我无法忘怀。题目二:一句……的话。
      写作提示: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

(生读导语,并思考,准备发言。)

      预设1:导语告诉我们,那句话的出处,给我们提供了选材的范围。

      预设2:导语告诉我们,那句话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能够感动和激励我们的话,最好是有一定哲理味道的话。

      预设3:导语告诉我们,文章选材应该紧紧围绕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生活来写,写出那句话对“我”的重要影响。

……

      师:请大家再关注题目《那句话,让我无法忘怀》,从题目中,你又获得了什么样的写作信息呢?

(学生思考,并发言。)

      预设:题目的关键词是“无法忘怀”,这就说明,文章的重点在于写在某些情境中,会想起“那句话”,要注重在叙事的过程中体现这句话对“我”的影响。而不是过度关注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的。

二、例文辨析,理解重点。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接下来,老师会出示两篇大家的考场作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想一想,哪篇文章更符合题意,并说明理由。

【屏显】

                  例文辨析
        阅读以下两篇文章,你认为哪篇写得更符合题意,并说明理由。

(教师邀请两位同学,读下面两篇文章。)

【屏显】

作品一
          那句话,让我无法忘怀
      短短一句话,短短一分钟的相识,足以温暖人心。
      我甚至都不知道她叫什么,现在似乎也忘记了她的样子,但那句话却十分清晰地常常回响在我的心中,不仅使我忘记了那天的坏心情与疲惫,更直接改变了我的习惯。
      日复一日的学习,枯燥的两点一线,不停歇地上课下课,骑行回家成为了我一天中唯一的乐趣。骑着车,我可以感受秋风的凉爽,可以观赏落叶的美景,甚至有时余晖的美丽让我忘记骑行。我可以自己掌握方向,自己控制速度,自己感受自由自在。
      但有时也不可避免意外和自己的错误行为。快到家时的红绿灯,经常与我赌气,每次都要让我等上一轮。时间长了就难免生出什么小心思——顺着错的灯走过去逆行小段路。当然逆行很难走,运气不好时碰到人多会有些小磕小绊。她也是在这个情况下与我相识的,那次一天的忙碌使我感到身心俱疲,来不及光顾路上的美景,一心只想回家。不巧,那个红绿灯又与我开玩笑,我便生了个坏念头,也就是逆行。更不巧的是,那天的行人和车都很多,也许是内心的催促,也许是违反交规的羞耻,也许是技术不行,我骑着车,歪歪扭扭地走了一段路后发生了个小意外—撞到了一辆电动车。
      车主看起来很生气,气我逆行,气我撞到了她。我本以为我会遭到一顿骂声,但现实却令我很吃惊。她只说了一句话:“以后要记住别逆行了,撞到人就不好啦。”这一句话不像是责骂,更像是一句非常温柔的提醒,但却比责骂更让我感到羞愧。
也就是从这句很简单的话起,我彻底除掉了心里的坏念头,不论什么情况都按法规走。
      她的这句话比冬天里的阳光更温暖。
作品二
        那句话,让我无法忘怀
      “跌倒后站起来,相信自己。”妈妈总是这样对我说。而这句话,也铭刻在了我心底。     
      小时候,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妈妈在一旁看着。第一次见到那辆崭新的自行车时,我的心中充满好奇与喜悦,迫不及待地想要坐上试试,于是便马上戴好护具,跨坐上去。那是我第一次骑没有两侧小轮子的车,那种陌生的感觉冲击着我的头脑,使我有些发晕,正在我有些犹豫的时候,妈妈在一旁鼓励道:“跌倒后也没事,自己站起来就好了,相信自己。”那一瞬,我心中充满了勇气,便试着向前慢慢骑,但是哪有那么容易?还没走出一米,我便摔倒了。摔倒的那一刻,妈妈的话在我耳旁响起,鼓励着我,于是我咬着牙,扶起车再次尝试.……在妈妈的鼓励与一次次的跌倒中,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上学后,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少了,烦恼却增多了。班上优秀的学生很多,而我的成绩不断地落后。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渐渐有了一种对学业的无力感,觉得学习好累。在一个星期天下午,这种情绪终于爆发了,面对我突如其来的怒火,妈妈有些不知所措,眼睛瞥到桌面上摊着的试卷,欲言又止,最终只留下了一句:“跌倒后不要怕,勇敢地站起来,相信自己。”便将门轻轻关上,退出了我的房间。我回味着这句话,若有所思。从此,在学习上我积极了许多,成绩也渐渐上升。       
      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将我们分为两组,跑接力赛。在快要到接棒处的时候,我却猛然摔倒了,胳膊上火辣辣地疼,这时妈妈的话从我的心底浮现——“跌倒后站起来,相信自己”,我站了起来,踉跄着将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人……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妈妈陪伴着我,她的话鼓励着我。“跌倒后站起来,相信自己。”这句话不断激励着我,让我坚强勇敢,让我无法忘怀。

(学生思考,准备发言。)

      预设1:作品二更符合题意。文章开头直接点出妈妈说的那句话“跌倒后站起来,相信自己”,然后写了三件事,这三件事都写了这句话给我的鼓励,很充分地写出了“无法忘怀”这一要求。而第一篇是在写那句话的来历,写完来历全文就结束了,根本没有写“无法忘怀”。

      预设2:作品二更符合题意。文章开头点出那句话,中间详写那句话对我的影响,结尾照应开头,再次点题。结构圆润,扣题紧密。而第一篇全文没有一句点题的话,让人感觉有点不舒服。

      预设3:作品二更符合题意。文章选取材料时,以“小时候”“上学后”“一节体育课”,很好地体现了导语中“成长”这一关键词。

        预设4:作品二更符合题意。作者的叙事较为详细,用细节写出了“那句话让我无法忘怀”;而作品一叙事粗糙,缺乏细节,不能打动人心。

      ……

        师:大家说得有理有据,很好,老师也认为作品二更符合题意。但是,但是,但是,大家在考场上写得都是作品一。那么,大家结合自己考场的情况想一想:为什么我们都写成了作品一呢?

      预设:没有关注导入语;看到题目,没有想那么多;没有读题审题。

      师:对啊,想要做好题,就要审清题。如果审题不清,我们写得越快,离题就越远。请大家聚焦作品一,假设我们快写完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写得有点偏离了题意,我们如何做,就能挽救作文于水火。

      预设1:换题目。把题目换成第二个《一句……的话》。

      师:如果只有这一个题目怎么办?

      预设2:增加几段文字,写出那句话对“我”的影响。

      预设3:用排比段的形式,简洁地写两三件事,写出那句话给我的鼓励。

      ……

        师:那就是说,这篇文章在详略上可以有两种安排——一种是较为详细地写那句话的来历,然后略写几件事,写这句话对“我”的影响;一种是简略地写这句话的来历,然后详写几件事,来说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但老师更倾向于后一种。

      那句话,我们该如何铭记呢?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

【屏显】

那句话,我们该如何铭记于心
那句话,用详略铭记
那句话,用事例铭记
那句话,用细节铭记
那句话,用真情铭记
那句话,用新意铭记

【屏显】

那句话,我们用准确的审题来铭记
分析导入语
抓住关键词
对话作文题

三、指导实践,修改作文。

        师:同学们,只说不练假把式。请大家再读自己的考场作文,根据我们今天的作文讲评情况,大胆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重新在作文本上写一写那句让你难于忘怀的话吧!

(学生修改,重新写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