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地学着自律每周500字

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2020-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情感杂织

都说朋友圈是自己的,想发什么就发什么,但气人的是无论你分享什么,总有人喜欢在评论区里给你下麻将,还清一色的都是杠。

当你分享旅行景点时:“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种景点很low吗?”

当你在朋友圈吐槽工作累时:“谁工作轻松呀,别这么脆弱”

当你喝到心爱的奶茶,忍不住发圈时:“天哪,羡慕你,不像我都不敢喝这么高热量的东西”

当你发自拍时:“哎呦,这谁呀,这么会化妆,我都快认不出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本来用来记录生活的朋友圈慢慢变味了,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却越来越少了。

如果有朋友看过余欢水这部剧,那你一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到中年不如狗”。

被老婆嫌弃、被朋友欺骗、被同事取笑、被老板轻视、被健康戏弄……

在家里,地位卑微。忙活了一早上,就因为一箱牛奶,受尽了妻子的冷嘲热讽,却不敢责备妻子,因为他害怕失去家庭。

工作上,不尽人意。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多年,还依旧是个底层小职工,业绩连续5个月不达标,被老板骂没个人样的时候,即使再愤怒也不敢还口,因为他害怕失去工作。

生活上,唯唯诺诺。遇到无德邻居,只敢小声辩解,不敢与邻居正面起冲突,因为他怕被邻居打击报复;

找朋友还钱,低三下气,却被朋友耍的团团转,却仍不敢与朋友来硬的,因为他怕自己的钱要不回来。

即使在街边崩溃大哭,接到父亲要钱的电话挂电话后他想接着哭,却因为情绪被打断,哭不出来了。

他窝囊又苟且的生活状态,仿佛剽窃了一大批现实中的成年人,演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地鸡毛。

正应了那句:成年人都懂得掩藏情绪,连崩溃都得看时间、挑场合。

看过《我是余欢水》之后,也就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已经不发朋友圈了。

因为发一个朋友圈要提前设置各种分组,谁能看谁不能看,分完组还得担心是不是有人被漏掉。

我们之所以把情绪发到朋友圈,不过是期待着把不便透漏给亲密人的哀愁交付给陌生人,然后在毫无交集的人生里寻求一份安抚和认同。

但能看到那条朋友圈的人又有几个能真正参与进你的生活。

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软肋、脆弱和不堪,是成年人给自己留的最后的一丝体面。

我有个朋友,每天都会发很精致的那种朋友圈,今天迪拜喝咖啡,明天香港吃甜品,后天飞菲律,大后天去骑个马....

单看他朋友圈,你真的会以为他是那种超级豪的无敌海龟,但是谁又知道他是一个已经失业3个月濒临脱发的社畜。(我感觉我要失去他了)

但朋友圈并不是真实生活的全部,那些能被放出来的大都经过粉饰,未必真实。

但看到人并不清楚,所以就经常陷入焦虑,要么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要么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不争气。

然后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没必要的情绪和事情上。

我曾经也是喜欢泡在朋友圈的人,那会觉得不发朋友圈的人真奇怪,甚至在微信刚推出朋友圈3天可见的时候,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微信朋友圈只显示三天,你这是在防谁?

直到我也成了他们,才发现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早在生活中找到了重心。

我大学老师虎哥就是一个没有朋友圈的人,从大学到现在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见他开过朋友圈,但他却是专业课上最受欢迎的老师。

那些戒了朋友圈的人,早就把了打造精致生活费心挑选合适场景的时间都放在了自己身上,去尝试更多自己想尝试的生活或技能。

活在朋友圈的人,生活未必精彩;从朋友圈消失的人,生活也未必糟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