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跟着张文质写作教育名著

越语文,越美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61人  人中每文

——读夏昆《中国最美的语文》

书非夜深不能读。一说到读书,我总觉得只有在万籁俱寂,夜深人静之时才能读得兴致盎然——全情投入,忧喜随之,且有大脑思维活跃伴随。而在其他时间,哪怕触目可及之处就有书籍,却是入眼容易入心难。

一方面,我们正置身各种文字铺天盖地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时代。另一方面,我们却与越来越多的阅读内容擦肩而过。如果说《红楼梦》里的“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见过?”是宝黛命中注定的因缘际会,那“这句话我好像在哪见过。”则可以算得上是十有八九的当代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了。那种似曾相识但绞尽脑汁也死活想不起其出处的苦痛,让更多的人索性破罐子破摔地放弃了静心地认真阅读。

我不愿做这样的人。我希望能专注地读每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慢慢地品、细细地思。这么一来,选择一本契合心灵的书便成了对我而言极其重要的事。

图片来自微信读书

何其幸运,在微信读书APP里我邂逅了夏昆老师的《中国最美的语文》一书。手指划过屏幕的霎时,眼球便被封面那一抹鲜艳而热烈的红所吸引。点击放大来看,红色中竟还印有一些金色的甲骨文字与图案。这一封面装帧让我很是欢喜,毫不犹豫地就把书放入了书架。从点开第一章起,便爱上了其中的文字。由此,“书非夜深不能读”的魔咒当即被打破。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一得空,我就会拿出手机变身低头族。这种状态就好像贪吃的孩童遇见了可心的食物便要一口气全部消灭干净似的那么着魔。

对于作者夏昆老师,我其实知晓已久。高中语文教师,弹得一手好吉他,留着大络腮胡子,很足的艺术家范。极其热爱摇滚,精通各种音乐,以古典曲为最,还登上过《中国诗词大会》擂主之位。《教师月刊》《教师博览》等几本我特别喜爱的杂志上都有读到过他的个人事迹与文章。论他的文字,让我一直印象深刻的是那篇《教师真正的绝活——读书》。然而,一位如此多才多艺的教师,其最最用情至深的还是教育以及所任教的学科——语文。

在该书的后记《回到常识,一意孤行》里,夏老师这样写到: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追求教育的本性,用最真实的心来从事教育;我想做这样的老师,将学术和真理置于一切之上,将独立的思想视为自己的教育生命;我想做这样的老师,将眼光放在更远的未来,用真正的思想去感召学生,用真正的美去影响学生;我想做样的老师,高居于应试和分数之上,并且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用温和的坚持来表明我对教育的认识,以现实功利的损失来换取教育的良知;我想做这样的老师,坚定自己的立场,即使这是一条只有我一个人走的路,我也要在这条路上一意孤行;我想做这样的老师,坚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坚信唯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给学生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我想做这样的老师,因为我坚信智慧和美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其他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简洁有力的文字呈现了他全部的教育信仰与语文教学思想。在我看来,这是值得每一个奋斗在一线的老师们谨记于心的理念与誓言。

纵观全书,夏老师所记录的并非我一开始所想象的一堂堂诗意翩飞的语文课,或者他对某些语文篇目的详细解读与备课案例等。而是经由学生、课堂、生活等方面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作者所予以的整理、叙述与思考。无论是在校的语文教学还是对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他的言行与初衷都只有一个——引领着孩子们直抵人性中的美好。《把男孩教成男人,把女孩教成女人》写下了他在开学第一课上寄语学生们的三年目标;《帅气从仪态开始》记录了他在语文课上进行三分钟诗词鉴赏时所设定的最初方向;《从诗词鉴赏到百家讲坛》《没贝多芬我撑不到现在》《学习,从歌声开始》等篇章更充分见证了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等多种能力上的努力与收获。

比如,在第一节诗词鉴赏课结束时,夏昆老师这样笑着对他的学生说:“其实,即使是大家已经很熟悉的诗,我们在不同的时候读到,感受也会有不同。当我们对人生了解更多、体悟更多的时候,那些早已熟悉的句子会以更清晰的方式映入我们眼帘,如一个熟悉的故人,我们忽然对他有了新的感受,这种感受很美妙,有时候我会觉得,当我在生命中有了某种际遇的时候,好像故人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就为我写下了描摹此时心情的诗句,这么些年来,就一直静静地躺在书里,等着我。这时候我会感觉,写下这些诗句的诗人们,就与我并肩站在一起。”那一课,他们一起鉴赏的是《春晓》,尽人皆知的一首诗。

在我身边,很多的学校、班级、家庭甚至个人都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每天一首唐诗”背诵活动,且坚持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打卡截图。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有着夏老师的这种感受。至少在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内心遭到了温柔的一击,目光来回浏览了很久,直至最后将之划线保留。

一个老师,想要在自己的课堂上有些新的改革,或许不难,但也绝不容易。我不知道夏老师最初在自己的语文课堂开展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如诗词鉴赏、诗歌评析、电影共赏、音乐欣赏时有没有遭到学校或是家长的反对。但在如今的教育界,已经没有人不知道夏昆这个名字以及他坚持做了十多年的这些事。我也特别想用“只要方向正确,时光总能给出对的答复”来表示对他的敬佩。

忽然想到当下盛行在语文学科的一个词汇——“核心素养”,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夏老师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培养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我们却偏离“核心”很多年,直到面临国人文化素养亟待提升,集体深入倒究自省时才追根溯源到语文课堂。是迫于分数的压力还是受限于老师的本领?

“其实最早对语文老师是失去信心的,因为从小到大语文老师不过就是喜欢照着书念,然后逼着我们背诵,我都私下怀疑过,你天天逼着我们背诵,你可都记得?因为初中语文老师就是一个普通话极其不标准,经常照着辅导书上课的老师,打心眼里觉得失望。

可是夏老师长年不带书,因为课文大多倒背如流,无论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上他的课一直很劲爆。”

都已大学毕业多年的小宇至今记得高中的语文老师——夏昆老师。他在信中的这段表达也引起了我对自身的反思:我是那种令学生“失去信心的”语文老师吗?

读完全书,我再次陷入沉思。《中国最美的语文》书名看似浪漫抽象,其内容却极具写实。夏昆老师自己都说“这本书编辑建议定名为《中国最美的语文》,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宁愿叫它最真实的语文。”而真实的东西,才最美。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取决于国人的文化素养,那么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应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学生时代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责任担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