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首期高研班彼岸·2022潜心成长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小学阶段要培养哪些习惯

2022-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狐

“从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让孩子拥有高水平的自尊和自我认同感,帮助他从小培养起优秀的习惯。”教育大咖魏智渊直言,这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真正含义。

那么,小学阶段要养成什么习惯呢?先完成作业再玩,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等,除了这些最基本的习惯,内在的习惯更重要。

比如保持专注的习惯,这是一种智力上的紧张感。很多孩子很难专注,因为潜意识里抗拒学习,总是一种散漫的、被动的态度,学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合理归因的习惯,归因,通俗地说,指一件事情的成败,是主观的原因,还是客观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一件事情成功了,一些人归因于内因,是因为自己聪明有能力,一件事情失败了,一些人则归因于外因,考试题目太难了等等。还有些自卑的人则相反,做成了,是偶然,是运气好,没做成,是再次证明自己笨,没能力。

合理归因,则是一种将失败和成功正确归因的成长型思维,事实上,一件事情的成败,通常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对孩子来说,学会合理归因,意味着能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己,准确定位,一辈子受益无穷。

还有阅读的习惯,也必须从小养成。阅读,不是指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或者碎片化阅读。而是整本书阅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在中学阶段学业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阅读。这不仅会损害孩子的智力,也让孩子的精神世界变得无趣,缺乏弹性。

最容易被忽略的,还有深度学习的习惯,这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是让一个孩子在未来富有竞争力的关键。

那些擅长深度思考的孩子,善于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而一般学生,更容易陷入题海战术、浮于表面,二者的差距也就会越拉越大。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家长不要纠结于孩子是打100分还是80分,这个并不重要。孩子如果能养成以上习惯,即使现在成绩中等,他的爆发力也是非常大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