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课堂细节,尽显诗意之美
许昌市余映潮名师工作室秋季活动结束了。两天来,早出晚归,匆忙紧张但收获满满。观摩六位学员不同类型的精读教学展示,聆听余映潮老师深刻而独到的课堂点评,受益良多。最受启发的是余老师关于教学细节和精读训练的专题讲座。
余老师说,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学问上,细节能够显示“深度”;“深化细节”到了一定程度,其结果就是“美化事物”;优化细节,将普通变为奇妙,将平凡变为高雅;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人,是严谨工作的人,是严谨治学的人,是比别人花费更多时间来做好同一件事的人。余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评课、讲座、研究、教学、生活等方面,余老师都是关注细节,踏实创新的高标和榜样。其课堂教学的舒展自然,开合有度,彰显诗意之美。研习其《<论语>十二章》课例,为其中的教学细节和诗意手法深深折服。
王荣生教授认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而这些教学要点的落实,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余映潮老师深入研读教材,精致课堂设计,把文言的积累、阅读能力的训练、章法结构的品析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巧妙融通,深入浅出,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一、精心积累,垫高课堂
课堂铺垫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没有厚实而适切的铺垫,课堂教学就根基不稳。余老师坚持当堂进行知识积累,让大面积的学生都有收获。这就要求教师深读课文,发现课文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归门别类地呈现出来,供学生积累识记,从而增加学生的语文经验。
小环节,大学问。很多老师也注意到了课堂铺垫的设置,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和课文中独特的语汇筛选提炼出来,或浅尝辄止,或浮于表面,或旁逸斜出。《<论语>十二章》的课堂教学,余老师精心提炼文本内涵和外延的相关知识,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积累:背景材料,包括孔子的简介、《论语》的成书及写作特色;《论语》的语言特色、脍炙人口的成语。在概说课文环节,进行的是句子的积累。余老师把各个章节进行归类:激励志向类、陶冶情操类、启迪智慧类、语言积累类,学生在听读、共读的过程中,达到了积累识记的目的。
从上述可见,余老师的课堂铺垫很精心,不是随便从资料书中大段抄袭,而是恰当选取角度,用自己的语言精炼表述,在丰厚的积累中垫高了课堂教学的起点。
二、精细品读,训练能力
教学中,余老师紧扣文言文教学的实质,“言”“文”并重。每一个教学板块,都先让学生读通语句,借助注释读懂文意,然后指导朗读。落实了“言”的学习之后,再开展手法品析活动。
在“颜回篇”的教学中,余老师让学生围绕“此章是这样充满情感地赞美颜回的”,自主批注,欣赏赞美颜回的手法;在“孔子篇”的环节里,围绕“此章是这样生动表达孔子的志趣的”,让学生批注赏析;在“颜回孔子篇”中,余老师给出“这两篇都……”的话题,让学生概括提炼相同的内容。师生对话后,教师进行小结,全面解析文段的内容和章法之妙。这样,学生在自主思考、表达交流、听读深化中,训练了阅读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在精读训练中,余老师精致架构课堂板块,使教学呈现出细节之美。首先,每个小环节以“……篇”命名,统一而别致,又相互呼应;其次,每个小环节中的话题结构相似,彼此相互照应;前两个环节与最后的“颜回孔子”篇又形成分总关系,灵动且富于变化,诗意而备显美妙。
三、精美对话,导引有度
语文课堂是师生围绕教师精选的话题进行平等对话的平台。良好的师生对话,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说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但我们的课堂对话大多数情况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要么表现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变成盛装知识的口袋;要么教师设计问题,给极个别学生展示,然后匆匆出示标准答案;要么教师给出问题后全班异口同声回答,看似热闹,实则空虚;还有另一种极端是学生漫无边际地回答,不得要领,教师随声附和,“很好”“不错”“再想想”等成为口头禅。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余映潮老师主张课堂师生精美对话。他认为,从教师的角度看,课堂对话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第一,参与学生的话题讨论;第二,对学生的讨论活动进行小结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三,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进行解答;第四,对课文的难点进行讲析与诠释。对教师的要求是:诗意表达,平等对话。语言要自然、简洁、准确、优美、流畅、切题,表达要富有情意,富有诗意。他的每一节课都能看到这样的师生对话。在《<论语>十二章》的教学中同样如此,要言不繁,切中肯綮,不吝赞美,也不避讳问题。当几个学生的回答都徘徊在已有的答案时,余老师说,打住,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发现。接着呈现自己的解读,提醒学生做笔记,记关键的句子。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坚守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引有度学生学得更加高效。
余映潮老师的课,学生往往参与得很充分。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创新的教学细节和高超的课堂对话艺术。而这些,都源于教师对课文的深入研读。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教师必须非常熟悉课文,必须对课文有很深的体味与体会,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应该有机敏的反应能力,有优化、深化学生认识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与学生平等和谐地交流的意识。”作为工作室的学员,要习得这些教学技艺,除了认真研习余老师的课例,还需要在家常课中不断历练。只有把每节课都当成磨炼自己的平台,才能把课堂上成精致而诗意的创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