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章 教海文荟想法

心得 | 寻找创造作品的终极力量

2021-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恩亚

我们为何而创作,我们将获得怎样的创作个性,我们创造作品的终极力量来源于哪儿?
并不是每个创作者都曾思考过这些问题,创作的原动力是一个创作者持续产生高质量产品的基础。

所有伟大的创作者都应有自己根,那是创作的根基和使命,亦是一种信仰。
只有深入大地方能枝繁叶茂,只有刻入灵魂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创作的冲动如同永不凝固的岩浆喷薄而出无法穷尽。

“对人和大自然的爱”、 “发现人生旅途中的真善美”、“刻画生活中的人性丑恶”、“揭露社会现实”、“为底层群众和贫苦人民发声”、“尖锐的文字警醒世人”……人类创作历史上的伟大之作,总能溯其作品和作者的创作根源。

然而,在国之大地,如春槐之绿的散文诗歌已然垂垂老去;
榕树般高耸云天的写实文学长枯于世;
岩松般遒劲有力的批判类文学曝死于制度烈炎之下;
那些篡改历史横穿古今乱入耽美的网络之文,却在覆雪泥泞中野蛮生长。

揭露社会现实,为弱势群体振臂疾呼的文学创作者们消失了;
迎合低级趣味哗众取宠的碎片内容乱花渐入;
泱泱中华大地的文学创作早已进入了永冻期。

文学作品,我们姑且称其为文学吧,这些作品里关于世界的描写已经失去了庄严的颂歌色彩,生活也不再是美好和理想的同义语,创作者们失去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转而思考和利用人性的低劣,用着固定的套路桥段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性设计。
文学价值在于它的永不过时,那些呕心沥血创作时文嗨文的写作者们,以百万计的文字不过是一目十行之后的抛诸脑后,不消几日便永沉于文字汪洋。
真正的文学创作者们应该明白,我们应该走一条怎样正确的路,在文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中理解其先来后到厚积薄发的必然顺序,而不是走上一条看上去是捷径却没有未来的路。

创作者应该另具一双眼睛,另一颗人心,看到的不尽是功与利,是与非,而有人们行为背后人性真实,社会现状的历史背景。
作为新一代作家或者写作群体,我们不仅要为某些生活现象寻找社会解释,而且要认真地在探索社会现象里的人性道德含义。
当前的我们,不仅处于传统和创新交替过程,更处于文学之美已死,世之浑浊愈浓的状态。
时代更替的矛盾正需要艺术本身的解释,艺术创造之泉的枯竭需要我们血一般的献祭。

阿斯塔菲耶夫说:“在我背后有如此光彩夺目的文学,有如此一批高入云天的巨人,以我们每个人若要把读者从他们那里吸引开哪怕是一天或者一小时,也必须事先切实地想一想究竟有什么理由和根据”。
这个理由和根据,应该是向善的。
在尚未伟大之前,我们的作品,至少应该真实且创新,它们理应成为当代人或下一代人审美历程中的照明灯,而非落井石。
“写作需要的是全副心灵,而不是趋附时尚,不应该在文学中寻求地位,而应该从中寻找自我”。
去基于正确的价值创作,回到内心故土寻找真实,紧紧的抓住属于自己创作源泉的一脉线索,坚持,那个伟大的自我迟早有一天会浮出水面与我们重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