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课的实践探索
传统的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师会根据班级学生的错题情况,选择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评,有经验的教师会适时的穿插一些变式题型供学生巩固练习。但效果往往都不理想。第一,试卷题目较多,学生个体的错题不同,教师选题讲评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第二,教师讲评,学生听讲,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这是最低效的学习方式,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那么,如何能够让讲评课更加高效又有深度呢?在期末复习这段时间里,我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发挥优生作用,激发课堂活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针对性的错题讲评,最好的方法就是发动班级优生。让班级里的优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样就能将习题讲评大面积的铺开,几乎能够实现每个学生试卷中的每一道错题都能获得小老师的讲评。在《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一书中提到:“我们发现,让学生坐着听老师讲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被动的课堂氛围,他们会觉得他们自己没什么热情和精力。反之,让学生站起来围着老师听讲,他们会变得主动。” 因此,我打破课堂都要端坐着学习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上课走动起来。我首先将答案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订正试卷错题。接着任命最快订正过关的前10名优秀的学生为小老师,并将教室第一排设定为“小老师”专座;其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去哪位小老师的“摊位”请教。通过发挥优生的作用,课堂上一下多出来10位老师,解决难题变成了一种类似逛超市的购物活动,还是免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二、细化订正规则,促进深度学习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后,接下来就要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教学生的话,收益最大的无疑是教的学生,而不是听的学生,如何能够让听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呢?我将学生订正错题的规则进行了细化:
首先自主订正,写出解题过程并要求写出错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新知需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生长起来,新知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自主订正写出错因就是让学生对比自己已有认知与新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其次,要求学生将已订正的错题讲给小老师听。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知道理解的水平后面是分析与综合,为了让学生思考进一步的深入,设置“说题”这个方式,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那么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与分析。
最后,让小老师出类似题检测、评价同学的理解程度。对于能力较强的小老师来说,仅仅让他们停留在教的阶段还不够,通过思考检测题的方式让小老师去创造,去评价,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的能力更上一层。
学生订正错题三、精准选人辅导,随机挑人反馈
当学生都在忙着的时候,教师主要就是观察学生。教师还可以选择班级里最后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因为这类学生可能小老师的教学还不能够满足他们,需要老师的及时跟进补充辅导。当大部分学生的错题都解决之后,教师再通过随机抽人的方式组织学生对重难点的题目进行全班分享,检测学习效果,激励学生认真订正。
课堂讲解错题期末的这段时间,课上我既没有扯着嗓子不断的讲解错题,课后我也没有增加额外的练习,与往年的期末复习相比轻松不少。本来担心我这样上课老师几乎不评讲错题会不会对学生成绩有影响,结果期末成绩出来,学生成绩不仅没有下降还有小幅度的提升,至少说明期末复习,老师讲多讲少对学生成绩影响关系并不大。既然这样,教师何苦课堂一直讲呢?还不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讲些。
当然,这样的讲评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