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花教师语文教育

要善处穷---读《古文观止》(一)

2019-08-23  本文已影响3人  字花

今天读苏轼的《贾谊论》,立论新异,发人所未发。历史上多为贾谊的怀才不遇而悲慨,而申斥文帝误才之庸。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曰: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诗人为贾谊悲苦命运而忧愤。

苏轼则认为贾谊的悲剧产生的缘由是: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不能等待有利的机遇,也不知结交大臣以图取信于朝廷,也不能忍受暂时的曲折。从贾谊自身的角度解读其之所以悲,见解透辟,显示了苏轼深刻独到的眼光。

周勃、灌婴为开国功臣,与文帝情同骨肉,而贾谊则不过是初出茅庐的洛阳少年。贾谊此时宜“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正所谓“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却又“萦纡郁闷”,“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此“不善处穷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苏轼认为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当年孔子“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君子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己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之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苏轼举孔子、孟子的例子,证明二人“善处穷”,“志大量大”,才识兼备,真所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能有所忍,然后可以就大事。”

今天我们常常说要在困境中待一会儿,就是这个道理,人要善处穷,遇上逆境,不能像贾谊一样过于悲伤,苏轼后来经历“乌台诗案”,虽九死一生,依然旷达乐观,我想这与他对贾谊的人生特质的剖析有极大的关系吧。苏轼真如孔子、孟子一样:推行自己政见“如此其勤”,待其君“如此其厚也”,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