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思维+工具 教海文荟

评课议课

2019-04-23  本文已影响31人  雁心老师

现将本次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中的一些大致情况反馈给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丁点启发:

1、大部分团队注重采用情境(生活、问题、游戏等)创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都能将思想教育融入科学教学之中,还有不少教师能在短短的备课时间内进行说课、微课时可以脱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建议教学目标要有效融合,突出主要的目标去实现,最好用一两句话分别归纳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不能完全依赖教参。

3、不管是教学设计,说课还是微课,都要突出描述、阐述或演绎教学过程中的科学研究环节,此环节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4、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例如,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交流、补充、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在学生实验中遇到困难时给予点拨与帮助,真正实现新课程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5、建议有些教师在实验前要讲清楚实验要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安全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小组合作分工要明确,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

6、板书设计对有些课例可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这种方式能更清晰、美观、简洁、一目了然地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现将2019小数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反馈给大家:

1、建议教师改变主宰、控制课堂的意识,改变学生依附、顺从的地位。把机遇和挑战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例如,在汇报展示环节,老师不要牵着学生硬要带入自己设计的轨道,可放手让学生在汇报时相互补充、提问、质疑、辩论、反驳,相互交流讨论中进行生成性学习,在辨析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教师可在学生探而不得、疑而有问时进行点拨、提示、启发等帮助,把力量用在关键处,学生需要处。数学结论应让孩子经历探究过程尝试归纳得出,而非老师总结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数学课堂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领会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用。

3、结论和概念的形成仅凭一个例子是不够的,教师应通过多个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其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或概念。对一个概念或结论的理解,不能只满足于建立表象,可通过寻找关键词或字,并说出关键的理由,从而加深对概念或结论的理解,挖掘其本质的含义。

4、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教师要学会把课堂中生成的错误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使之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5、练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不仅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6、不少老师启发性语言不够到位 ,也就是没有落到哪个点上,有的老师设计的问题过大或过浅。过大,学生摸不到边,过浅,学生哗众取宠。

其次,课要在学校进行打磨后,方可选送。

———————————————————————

以上是评委们对2019年万年小数与小科评比活动中,选手们所呈现出的主要不足与建议,各校可转发到本校教师共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