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高中语文课文

绍兴的酒和梦,沈园,东湖和兰亭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114人  碧风寒影
两首钗头凤,如今还在。

沈园是个很大的后花园子,据说占地有65亩之多。陆游本来是慷慨激昂日思夜想恢复中原的爱国诗人,却因为在故乡绍兴这个沈园里与前妻唐婉的一次久别重逢令人有了英雄美人之叹。

走在沈园里,小桥流水,绿树白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早已不知道捧着黄藤酒的女子当年所站的地方是何处了,这个日渐热闹也日渐败落的院子已与爱情的悲欢无关。

小竹林,房前屋后桥边都是的。 门前芭蕉树,屋里有古装女子吹箫。 井栏。当年一定有许多孩子在这里追逐玩耍。

陆游毕竟是陆游,著名的感叹是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他晚年感叹的身老沧州,这个沧州不是实指,说的就是故乡绍兴。我想这个感叹里应该包含有身在绍兴,心中怀念的唐婉却早已先他而去,只余下自己孤身一人的意味吧。今天的沈园就是当年陆游家乡的一处当时人们都喜欢的大花园,文人墨客都爱去的地方,至今也有许多供人聚会休息的舞榭歌台。陆游后来曾三次再游沈园,每每加重他对过去顺从母命休去唐婉的自责与愧悔和无奈,唐婉的早逝更使他在情感上不能宽慰自己。他不愿意赋闲,因为闲着时就会想到一步之遥的沈园,那里有他青梅竹马的爱恋者。

因为沈园的难了情,陆游在人们的视野里丰富起来。真的,江南这么美丽的地方,没有一段爱情在蒙蒙细雨中凄迷宛转怎么可以?这里有踏破贺兰山阙的豪壮悲歌,也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温柔浪漫。

沈园就是一个梦,梦醒时分,再饮一杯残酒。

绍兴的另一个梦,在东湖。

唯美的东湖 这里跳过取经的白龙马 花如菜碟般巨大的广玉兰 东湖很多,整株的广玉兰树

垂柳的倒映在水面招摇,小船划过时水面一点点散开的波纹。东湖是隐逸的,尽管今天游客也并不少,仍然没有坏了她的含蓄和淡泊。玉兰树立在那儿,花是洁白巨大的,并且无香,一点也不打算招蜂惹蝶。我轻轻的拍一张照,也丝毫没有想把这花这叶捧在手中据为己有的欲望。同行的朋友竟然完全就没注意到它。这树,就是对陶的隐士之风最贴切的表达了。

我就在这。远观与近看,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忽然想到,游客都是慕名而来,看到这一弯绿水已经醉了,瞬间错乱了时间不知晋魏,种的是菊花还是玉兰花,都无暇计较了。

沿着湖边走过去,来回还不到两公里路呢。湖光山色间,秀美的景色自在,谁来谁不来,随你。

时光匆匆,人生不必匆匆。俗如本人,小如东湖,且饮一杯酒,悠然见南山。

绍兴黄酒,我也来一杯

兰亭,几只悍鹅,一篇醉文。

景区大门。 茂林。 修竹。 父子两人共写一碑。 鹅池旁边彪悍的鹅。声音洪亮,体型健硕。 走,进去! 要拍照,假装着写点啥。

这里抄录我的旧文,再读兰亭。原是写给学生读,帮助理解作者感慨的,今天翻捡出来,看看不算太粗糙,就不修改了。

再读《兰亭序》2013,11

《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我已经先后讲过四次了。但是现在再读,还是颇多感慨。拿来和大家分享。

(一) 题目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尽管本文标题实际算不上标题,只能算是表明文体的偏正式短语罢了,但它仍然宣示了丰富的内容。至少,可以由此发出有关文本内容的以下发问:

1·兰亭是什么地方?

2·兰亭集的时间,缘由,人物情况怎样?

3·序的文体将在文章里如何表现?

兰亭集是参加兰亭集会的文人作品集,本文是为这个集子写的序。

序的文体是比较自由的。《滕王阁序》写的是人杰地灵,怀才盼遇的急切。才华横溢,锋芒毕露,虽交代滕王阁聚会的盛况,但始终流露的都是英气逼人的少年情怀。《伶官传序》专门写为伶官作传之理由是伶官也关乎朝政盛衰,社稷成败,重于警戒“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对于这两个序文,我往往是由古及今,拓展思路,想到王勃的英年早逝,感叹不已;又为他能抓住机遇表现自己的勇气而啧啧称赞。——人生世间,机遇就是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啊。所以我一定会借此文勉励学生明白什么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道理。平时必然要认真,专心,勤奋,在机会面前,方有“不辞”之底气和勇气。

想到欧阳修的序,就想到庄宗得失天下的喜与悲。贻误前程的往往是易于沉溺的身边事。就中学生而言,如网上游戏,手机电子书,在其乐无穷的蒙昧和混沌中让你的青春年华流失的虚幻和无聊,让你追之不及。借此学生应学得时时检点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的生活重心。青春年华的目光应是志当存高远。

记得第一次读兰亭序,我拿着它的书法作品,直观欣赏其灵动,矫健,一气呵成之美,想象王羲之在作品完成时那幽深的叹息。如今再读,又添感叹。

(二)聚会

聚会之地名兰亭,环境是茂林修竹,崇山峻岭,清流急湍。这是一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所在。竹更契合了聚会人幽雅清正的道德取向。这些环境或许偶热,但我以为更是专意的选择;或者即便是偶然,那也是大家边走边感觉自由随意的发现了的可以停下来歇息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更能表明这个环境就是这些聚会者心有默契的精神家园了。

聚会之人,年龄不论,“贤”是必须的。“贤”是什么?它不一定是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讲的“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中的之一,但它一定是《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那个“吾”和周敦颐的“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个“吾”。

聚会之天,郎朗清天,春风送暖。

如此天,地,人和谐的绝妙境界,让人怎能不且酒且诗,忘乎所以!

酒后吐真言。“人与人相处是短暂的。”这是在写人生短暂吗?我看不是。东晋权力接力了西晋,西晋是篡了曹魏的权位,而魏又篡位于东汉。自东汉末年以来,政权更迭就非常频繁,个人的命运也随之难以捉摸。《陈情表》作者李密就历任蜀国尚书郎,西晋尚书郎,汉中太守,后又因谗言被免职。一个人处在这样的乱世,个人位置的变化也是相当频繁的,而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尤其是政治地位甚至政治方向也可能发生变化,接连就会导致周围的亲疏远近关系的人也随之发生变化,竹林七贤的分化,割席而坐的例子,左思《京都赋》中黯然的叹息,都是此类。

以此背景而言,人之相与的短暂之叹,实是世事无常之叹,未来无料之叹。看当时兰亭聚会中大家有的亲切交谈,有的独自纵情高歌,畅怀叙饮的样子,作者不禁闪过忧愁。

(三)叹

快乐之时,得意忘形,陶醉其中,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惧的少年时代;而快乐过后,席散之后的现实却难以回避。现实的不自由,现实的冷酷与当下的毫无拘束,人与人温暖亲切的情境形成显明的对比。但仍应看到,即使此时的快乐将是明天的陈迹,它仍有唤起人们感触的能力,至少人们可在回忆中聊以慰藉;尽管今天之自由或许明日已不复有,它仍是人们短暂一生中不可多得的阳光明媚,知音畅谈的历程!

死生之大,固然不同,谁又敢断言经历与不经历这样的一次聚会是人生中无足轻重之事呢!后代的我们,读到王羲之的感叹,确有种对这次志向相投的好友聚会的羡慕之情,也唤起了珍惜今日,充实地过好今日的理智的热情。这种叹息,不是令人觉得虚幻消沉的叹息,而是深入骨髓的让人觉得当下之生活应充分把握,让当下的生活充满自由的空气,充满积极的欢乐,而不应由于惧怕明天可能会有的风暴而战战兢兢地度过原本明媚的今天。

(四)结句

提一个类比:公鸡一生下来就难免被宰杀的命运,可是有谁看到他因此而放弃拂晓时的引吭高歌?

当人已知忧怨会降临时,很难如一只公鸡般从容如常。《兰亭集序》令人敬仰之处也即在它处乱世,随时可能有亲友反目,政治迫害的悲伤和危险时,仍然能感受到山水之秀美,阳光之和煦,酒香之浓烈,诗情之荡漾。

绍兴一日游,走过了鲁迅的深刻,陶潜的自在,王羲之的洒脱。当年小镇的茶香和酒香,不知不觉间,充盈怀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