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读书

“由表及里”的教学策略

2019-01-13  本文已影响9人  赶潮儿

“由表及里”的教学策略

读第9条《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学生记住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等基本知识,但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甚至并不理解他背会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现象对中下游学生很是普遍的,苏霍意识到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死记硬背”呢?苏霍在第9条建议文章中继续给我们指点答案。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实质即为“由表及里”的教学策略,我梳理苏霍的建议有三点。

一是让识记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苏霍说,“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充分条件—概念结论”的一般归纳法的。或者说,识记要做到有理解的记忆。“有理解”就是从大量感性现象中,通过概括现象的共性特点,归纳出事物的基本概念,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由分到总的最基本方法。我想,这种概括归纳的教学法,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很熟悉的。

二是让识记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苏霍说,“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苏霍前面在培养学生阅读、书写的技能时就提到,要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要在书写的同时学会思考,这次他在教导学生分析“新现象新问题”时,再次提到要学会思考。那么,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我认为苏霍提到的是要思考问题前后的“因果关系”,当然这也是教师备课创设情境(起因)和探究问题(索果)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思考“因果关系”,实际是把表面现象引导到抽象规律上来,把知识理解到“逻辑关系”层面上来。这样,识记就是靠逻辑关系来理解的,这就把识记变成了一个有深度的“逻辑意识”。确实,我们在阅读新材料领会意思时,所谓的真正领会了,其实应该是理解了“因果关系”,形成了对问题把握的一种“逻辑意识”。

三是让识记和思考两者统一起来。苏霍说,“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识记和思考是相互促进的。苏霍特别列举了培养学生解答算术应用题的例子,学生识记的不是数字,而是能厘清各种数据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一个大体的总的解题思路,这才是识记和思考相结合的主要表现。这种教学法也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比如,某一小组展示解题思路,其他学生倾听、思考、对比、建议等,都是识记和思考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一些好做法。从“识记”现象到“思考”问题,是寻找充分条件;从“思考”问题再到“识记”知识,是逆推必要条件,来回交互认识,逻辑关系又变成“充要条件”了。

阅读到此,我忽然发现,《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说到底原来还是“如何获取知识”的问题,这篇建议可以说是上篇建议的续集,原来识记不是关键问题,思考才是教学引导的关键问题,学会思考,就会有逻辑地理解,有逻辑地理解就是最好的识记方法。

中央电视台有一《国家宝藏》的文化栏目,有一期专门介绍李白现存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的,期间由濮存昕、翟天临合作朗诵了一首《如果没有李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李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诗中融合了李白的重要诗作和他的特殊游历,但不点任何诗词大名,却让我们知道了他对童年、亲情、爱情、豪气的基本态度,甚至是他创造的成语典故,最后上升到“幸甚至哉, 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幸甚至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你是谪仙人,你是明月魂”,这首朗诵诗作令人耳目一新。试想,如果从正面识记并背诵李白的诗词,观众可能审美疲劳了,但这首《如果没有李白》的作品,让人逆向思考李白为我们带来的文化充实,更是一种有深度的再认识,让我们对李白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大空间中重新做了定位认识,这就是一种有理解的思考,有逻辑意识的思考,也是“由表及里”的再思考。类似地把此例借鉴到教学中,我想,师生共同研究一项作业,叫做“如果没有苏轼”“如果没有李清照”,把对古诗词的识记推入到逻辑思考中,那么我们对古诗词及作者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了。

中央电视台还有一《加油向未来》的科学栏目,主要是推荐科学文化知识的,提升观众的科技素养。我比较欣赏的是其中现场探究实验的环节,让观众自己根据经验推测结果后,现场直接进行实验验证,进而获得正确结论。有一次,检验何种反射面聚焦效果最好,让实验员把若干小球从高处向下自由落体,观众现场观察小球的反弹效果,结果发现抛物面聚焦效果是最好的,接着拓展到了射电望远镜和我国的天眼FAST接收电磁波的聚焦原理。这样的知识理解,实际是基于实验探究的,只要有了过程体验,知识就好理解了。类似地,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或推导过程的探究过程,大多是让学生经历过程,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当然,在经历过程的学习体验中,学生是要经过交流共同、比较优化、归纳结论的,这都需要进行思考,思考让实验现象从表面走向理性认识。

最后总结梳理一下,“死记硬背”应该是做表面文章,只记概念标签,不思考概念意涵,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灵活运用和周转知识;“由表及里”才是有理解地思考和归纳,掌握的是问题实质和逻辑规律,并且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说,“由表及里”的教学策略就是:教会学生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