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中雯城-分享馆

领导的小纰漏需要介入吗(5):“思考演习”

2022-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Meta烟中雯城

大家好!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列举了三种不宜介入的情况,但在实际场景中,我们遇到的情况可能更多,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不允许我们介入的。

希望大家在碰到任意一种不宜介入的情况时,都不要主动介入,否则不仅会徒生自己的风险,还有可能会给领导和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掌握一个原则,也就是“不介入,但不要停止思考”,将我们遇到的事情看成是一次次 “演习”的机会,在大脑中进行演绎和思考,看看如果自己介入的话,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正如我在第3篇文章中所言,准确而又及时的介入能够带来团队和个人的双向助益。在我们没有真正介入的情况下,虽然面向团队的助益没有了,但仍然对个人发展有所助益。

不介入,但不要停止思考

“不介入,但不要停止思考”这一原则是我强力推荐的,虽然这是结合本专题所进行的介绍,但其所蕴含的基本理念却适用于职场的方方面面,其本身也是职场中应有的一种智慧。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这句话中的“介入”可以用其他更多的词替代。

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们便能够让自己始终处于思考之中,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度,并逐步让自己的思考和演绎向着深度化迈进。到了这一境界时,我们就能发现更多问题,找到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在职场中,有不少工作是我们自己没有机会亲身尝试的,我们也同样无法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或是想法实施,很多时候这都会给我们留下遗憾。

造成这种遗憾的原因会有很多。

比如,我们的上级领导或者企业基于某些判断,觉得我们目前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尚未达到要求;或者说虽已达到要求,但在目前团队中,还有比我们更适合的同事,这样的机会自然优先留给对方。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一些躲在暗处的原因,我就不多展开了。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可能留下遗憾,那么我们就可以以一种“演习”心态进行主动尝试,将此作为自己未来工作的预演。

甚至,我们可以不拘泥于大脑中的思考和演绎,而是将其进一步知识化,即将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思考和演绎以知识的形式记录并呈现出来。

这样,一旦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那么就可以直接“复用”,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能在实践中验证之前的推论,通过对比加深印象。

应用于介入场景

当我们基于该理念来应对领导的纰漏时,首先我们需要判断,为什么目前的场景是不适合介入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大脑中进行迅速的解构和演绎。我们假设在大脑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左右结构的PPT,左边是可以介入的理由,右边则是不能介入的理由。

当右边的数量远远大于左边,或者右边出现任意一个高权重的理由时,我们就不应该介入。

第二步,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思考。

当确定我们不适合介入时,我们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从企业运营或团队运营的角度,领导所犯的纰漏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如果我在一个适合介入的环境中,我应该如何介入?

如果我是领导,我会采取哪些措施对纰漏进行弥补?

如果我是领导,我会如何预防这些纰漏的发生?

回到我自己的工作中,有哪些纰漏也是我自己可能犯的,我应该如何预防呢?

...

当我们思考得越细,思考的维度越多,我们的思考也将更为全面,不仅能够实现对于当前情况的全景式判断,还能在思考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找到更多的思考方向。

第三步,我们可以进行思路上的汇总。

思路汇总的目标是将过程信息有效沉淀下来。这样的思路汇总其实可以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将我们对于上述几大问题的回答,以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以一步步执行的任务形式进行整理。整理完毕后,我们可以将此看作是一份工作提纲;

另一方面则是寻找机会,看看有哪些是可以沉淀为未来可复用的文档工具,比如,在如何预防类似纰漏再次发生上,是否可以设计出一张检查单,从纰漏的源头入手,汇总出一些有规律、可复用的检查事项,防止未来在同样的问题上出错。

到今天为止,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已经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在日常工作中有的放矢,在真正必要的时候介入,同时也能在无法介入的情况下做好自己的模拟思考演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