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材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师之家

由《陋室铭》的作者之争,看千古文人的志趣追求 陕西省名师于红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187人  董雅凤

       学习文言文最常见的方法是知人论世,但是我在备课过程中竟然发现《陋室铭》的作者是有争议的。唐朝名臣、书法巨匠颜真卿明确指出《陋室铭》作者为唐朝崔沔。自南宋起,民间普遍说是刘禹锡。很多资料也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刘禹锡因政改失败被贬官后遭遇当地官员排挤而三换其屋的故事,但这些故事仅是民间传说,并无史实依据。清康熙年间《古文观止》一书收录了《陋室铭》,并明确标注作者是刘禹锡。部编本教材采用此说法。还有学者分析此文仅是江浙一带民间文士假借刘禹锡之名所作。孰是孰非,迷雾重重。但作者的缺失和争议并没有让《陋室铭》失掉它经典的色彩,反而在历史的涤荡中,独树一帜、愈发清丽。无数文人墨客以陋室主人自居,许多书法大家或临摹或碑刻,笔顺里满是自己的人生感悟。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实力唱将黄绮珊更是用高亢的嗓音把《陋室铭》再次推到大众面前。

       《文心雕龙》中有言:在心为志,发言为声。对一篇文章的喜爱,常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我们的价值理想。

      《陋室铭》开篇即以“仙、龙”自比,立意高远。接下来从三个方面对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展开论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居住环境的描写最妙的是“上”和“入”两字,化静为动,生机立现。蔓延的青苔不见其幽暗潮湿,满院杂草也不显其荒芜。读书写字入境界时,不经意抬头,一院绿意融入眼中。这是自然的颜色,也是生命的底色:淡雅生机。这一刻,人既是诗意的栖居在自然里,也与自然合二为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一个对仗句,“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本义指平民,教科书上说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但我个人认为更准确的应指“没有学识的人”,这样的解释可以与前句“鸿儒”相对。古人云:不知其人,视其友。作者愿意与知识渊博者交谈说笑,可见作者自己也是同样的人。生命有限,我们要把时间浪费在有趣的人上面,这句话写作者的交往之人,喜好分明,不容置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写作者日常生活,前两句充实平静,后两句连用否定句,表达出脱离了官场的桎梏后由衷的愉悦。有人喜欢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物欲生活,有人热衷迎来送往沽名钓誉的官场文化。但文章作者认为这恰是对生命的浪费、对本性的扰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间简陋的冷清的陋室,有自然的生机,有志同道合的友人,有高雅脱俗的喜好,可以说给了作者莫大的告慰。

      但陋室是作者歇脚的驿站,却不是他的诗和远方。“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亮隐居垄亩,却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常吟《梁甫吟》来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及至刘备三顾茅庐,邀他出山入世后,他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军事理想发挥到了极致。杨雄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性情恬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早期以辞赋闻名,被皇帝重用时能写文批评皇帝的铺张浪费。晚年时研究哲学,生活贫困,还写了《逐贫赋》自嘲。这里作者再次使用类比,表明自己愿与古代先贤比肩,渴望实现政治抱负或者文学抱负。

     纵观全文,可知作者有着独立的人格和高洁的志向。他厌弃官场世俗文化,远离尘世浮躁;他亲近自然,志趣高雅;他心态积极,有远大的抱负。但当实现抱负的时机不成熟时,他亦能安贫乐道。不随流、不放纵。

     鉴于崔沔一生官运亨通,人们认为他不太可能是陋室的主人。刘禹锡一生被贬长达23年,却能做到“暂凭杯酒长精神”,他昂扬的精神信念,似乎更符合陋室主人的价值理念。“文以载道”,我们从这篇81字的短文里,读刘禹锡,读一种独立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更读的是我们自己,对生命价值不竭的思索和跋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