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教育行走河南教师读书会

我们一起继续去寻找

2020-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先主山下梁波涛

文/涅阳三水

这个周末,我把二年级的课本拿回来在看。

我想知道,部编版教材里,对于写作的安排到底是如何设置的。

今儿下雨,窝在屋里,便打开了这个本我从教以来一直没有触碰过的年级教材。

第一课是古诗,直接翻过不计。

打开第二课,题目《找春天》一下子就袭击了我!

在我的感觉里,这样的文章,才是孩子们学习写作最好的范例呢!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连续两个同样的句子,同样的感叹号,一下子把人的情绪,还有心理调动起来,那种激动与欣喜的情怀,一瞬间就填满了内心!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这一段的关键词语,在于三个连续的动作词语:脱掉、冲出、奔向,一个比一个急切,快速,无论是读起来,还是做起来,那种高昂快乐的心情就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

教会孩子们用动作词语来表达心情,是从这里就开始了呀!

为什么五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这个呢?

。。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这段文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刚到来时,那种刚破土的萌芽状态写得活灵活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状态呼之欲出。

找的结果如何呢?

接下来四段文字,排比句式出现,把找的答案出示出来了——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这四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把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把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把小溪的丁冬声比作春天的琴声,呈现出了春天到来时小草发芽,野花盛开,树木吐芽,溪水解冻的现象,那种万物萌发的勃勃生机。

这样的排比句式,相同的句子模式,表现气势上一次比一次强烈,实在是精彩!

如果孩子们能够这样表达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章,那精彩程度实在是非同一般了!

最后一段文字,最为动人——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他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这段文字中,看,听,闻,触处这几个动词,把我们这几个孩子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动用了眼睛,耳朵,鼻子,手等多种感官来发现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后半部分,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柳枝飘荡,风筝轻摇,喜鹊,杜鹃啼叫,桃花,杏花绽放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春天的优美景色和充满勃勃生机的画面。

最后的省略号不容小觑,给人又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春天就在身边,与题目遥相呼应,启发我们应该到大自然中,去继续寻找春天。

。。

这是二年级下学期的第二课,人就是在练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文章当中——“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因为小草芽,又细又弯,像眉毛一样,所以作者就把从地下探出头的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形象地把早春是时节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了,表现春天的美好,抒发自己对春天又喜欢又热爱的感情。

同时,这篇文章也用了肢体感官语言的捕捉,眼睛看到的,鼻子嗅到的,耳朵听到的,用手触摸的,都用到了,这也是对写作方法的良好开启。

跟着教材学写作,这是最为直接的学习方法。

。。

春天多姿多彩,春天五花八门,每个人眼睛所见,耳朵所听,估计都有所不一样。

那么以此类推,夏天,秋天,冬天,也都不一样,为什么不能呈现出来呢?

所以,我们要借助教材,对孩子们进行写作方法的熏陶与传递,让孩子们也能动用肢体语言,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那么在季节里寻找就不是什么难事。

延续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这应该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