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

贲友林《得数是6的加法——简单?不简单?》

2020-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若茉果

      读完贲友林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我有以下感悟。

      这一节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才讲的这些数学课,学生对于数学方面的感悟,还不是还没有建立。也就是说现在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影响非常大。

      从教学设计上看,首先是看图说话。目前的学生看到一幅图,可能只是用他所谓的自然语言去表达,或许在他们眼里这跟语文上的看图说话有一些类似之处,但是他们也知道,数学跟语文有不同之处,数学数学肯定跟数字有关系。所以他们在描述的时候会用数字和他们的语言融合在一起进行回答,这里面学生看似不太完整的表达,经过多次的思考,教师的引导之后会慢慢的完整、正确起来。贲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耐心的去引导学生往数学的道路上走。

      不仅是贲老师,包括我所了解的俞正强老师,华应龙老师等等,都非常重视课堂上生生之间的交流。虽然关于这些观点的提出已有很长时间,我们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在课堂的实施上,还没有开始对学生进行培养。其实不仅是教师,包括学生他们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在我的课堂上曾经尝试让学生去做这些事情,我会发现他们腼腆,里边也透露着一丝丝的喜悦,尤其是那些优等生,他们更是想当好这个小老师。但是我也发现,不管是所谓的小老师,还是那些辩论的小辩手,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之后总是不自觉的往我这边看,想得到我的肯定或者否定。也就是他们在这种普通的传统的课堂模式的培养下,已经习惯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肯定或否定,所以我们现在急需打破这一传统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开放的课堂。

      身为老师,其实我们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总是会发现所谓的另类者。他们的解题方法与众不同,如果我们不仔细研究,可能只会根据答案的对错来判断他想法的对错,其实很多这些另类者,他们的想法很有参考价值。而我也经常会因为发现这样的一个学生,而欣喜若狂。也就是说明其实这样有想法的学生是有的,只是可能他们不敢轻易表达,害怕被否定,所以按照教师教的所谓的好方法去使用。而他们也认为老师就喜欢这些听话的孩子,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老师教什么方法他们就用什么方法。既然老师喜欢这样的学生,家长也喜欢这样的学生,而且他们注重的只是最终学习的结果,所以他们慢慢的也就不愿意去做出所谓的传说,毕竟尝试做一些新的事情总是会有失败的。

      我们总是说学生是一张白纸,老师怎么教学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现在你不能再把学生仅仅当做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去教了。就像贲老师在反思中写到的那样:“我们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就像做设计的这节课一样,对于2+4=6的计算,他们已经很熟练了,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不是教如何计算的,而是教为什么要用4+2?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反复追问,让学生理解这一算式的本质。也许在我们老师看来答案就是我们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如果我们过早的揭示答案,学生就失去了这个思悟的机会,对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只能说有弊无利,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一定要忍住说“答案”。

      我们总是着急,学生为什么总是说不出来,我们想要他们说的答案呢?其实跟老师在这里反思的时候,也提到了不同的学科面对同一样的一幅图,他们所想的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生来说,或许他们的思维包括思想程度不同所体现的自然也不同,但是如果一个学生真的去认真思考了,即使他说的不是正确答案,但是这里边也体现出来了他的思想,只不过需要我们的耐心分析。我认为在课堂上这些所谓的错误回答,也就是华应龙老师所提的“化错教学”,我们有时候需要合理的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知识来帮助我们更完美的教学一节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