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建起的高墙会被同情心完全推倒(叔本华)
2019-08-25 本文已影响1人
9b18ebb90386
嫉妒建起的高墙会被同情心完全推倒
真正的道德原动力就是同情。
对终生怀着无限的同情,是做出合乎道德的良好行为的一个最牢固和最可靠的保证。
不幸是同情的条件,而同情则是仁爱的源泉。
总而言之,要消除我们对他人的仇恨心态,没有什么方法比采用某一会引起自己同情他人的审视角度,更加容易达到目的。
惟一适合抑制我们的憎恨或者鄙视情绪的是怜悯,而不是我们口口声声寻求的“尊严”和“价值”。
每个人在其自身都带有嫉妒和同情这两种彼此对立相反的特质,因为这两种特质产生一个人对自己的状况与他人所不可避免做出的比较。
嫉妒也就是在人、我之间筑起一堵厚墙,但对于怀有同情心的人来说,这堵墙则是脆弱和透明的。事实上,这堵墙有时候会被同情心完全推倒。
勇气使我们能够承受各种牺牲和实现自我征服。勇气因此就起码与美德有了一定的关联。
正如他存在于自己的肉身一样,他也同样存在于万事万物,他肉身的死亡因而对他本人并没有构成伤害---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确信,产生英勇的气概。
除了从这一高度理解勇气以外,的确不可能还有其他方法能够解释清楚为何懦弱看上去就是招人鄙视,而个人勇气给人的印象就是高贵和壮烈。
如果从一个低级的角度考察,那就无法解释清楚为何一个有限的个体—他本身就是一切事物,并且的确就是其自身之外的世界存在的根本条件----不应该把其他的一切屈从于保存自身存在的目的。
一个全然形而下,因而是纯粹依据经验的解释并不足以解释勇气何以成为美德,因为这样一种解释只能立足于勇气的有利和用处方面。
懦弱似乎与高贵的性格并不相称,因为懦弱暴露出了人过度关注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