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生活工作点滴读后感师言师语

【菊言菊语】《教育目的》研读(四)

2019-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中雏菊

    第三遍读《教育的目的》这本书,第一遍读只是划出了一些经典句子,简单做了批注,对于文字的理解可谓是浮光掠影,只关注了课下注释中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因为是个人自由散漫的读,速度很慢,里面好多句子都不能理解,所以,一本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了,应该是半途而废了。第二遍读这本书,是因为刚参加“烟雨楼党玲芬小组”探讨读专业书籍,那时候就顺手拿起了这本书,于是开始了整本书的阅读,在此期间,还停留在摘录、简单批注层面,对书中的有疑惑不解的地方,采用跳过去的方法[害羞]。记得有一次党老师让我谈谈对“浪漫期――精准期”的理解,我一句也答不上来[尴尬]这次又拿起这本书,根据党老师的引读要求,读一章梳理出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思路,我发现,第三遍读时轻松了许多,这也许是有了前两遍阅读的基础吧!下面是读第一章“教育的目的”几个问题的梳理:

一、怀特海强调“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如果要避免思想上僵化,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教授大量的科目却只是蜻蜓点水地教授一点皮毛,不能激起任何思想活力的火花。”这样的主张和观点我是赞同的,只是当下中国的教育强调的学校里要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程,比如:校本课程、社团课程……这是不是矛盾了?学校提倡课程融合,一个老师多门科目,怎样才能做到教地透彻?

二、“文化毕竟不仅仅是板球,不仅仅是足球,也不仅仅是渊博的知识。”文化到底是什么?我问了度娘,对“文化”一词定义有外国的,也有中国的,摘录几句:“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自此以后,不少西方学者纷纷给文化下过定义,以致形成了上千种关于文化的定义。

而在中国,“文化”一词的含义也十分广泛,读书写字、修养、文学、艺术、文博、图书、考古学、民俗、礼仪、民族、宗教等都可称做文化。如此说来,“文化”的含义似乎有些不可捉摸,但有趣的是,模糊语言往往同样能够准确地表达事物。比如“文化”这一概念,我们与其试图精确地界定其内涵、外延,不如从集合的角度对这一概念的范围作一个限制。这样,我们将发现,文化虽然看似包罗万象,但正如很多专家所认为的那样,大致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含义,即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知能力,以及从形式上看是物质的东西,但透过物质形式能反映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的一切精神的物化产品,此外,“文化”也还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文化的各因子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我们学习和研究文化,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要考察它内部的各构成因素,更要努力探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看来,经常说老师是一个文化人,是不是不准确了?毕竟文化涵盖的东西太多了。

      以上是我暂时梳理出来的疑惑和问题,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菊言菊语】《教育目的》研读(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