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现状,从做正确的事开始
文 | 布拉格向北

你也许意识到你有机会利用大学时光,将它视为转变的起点,但仅仅知道这些似乎还不够。接下来我想谈谈如何有效的行动,简单概况就是“做正确的事”。注意!正确的事并不是说你之前的行为是错的,相反,我们很可能做着正确的事,却因为没有意识到它而导致混乱的结果。比如你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甚至经常去图书馆看书,但所有这些都并不能保证你真正获取了某种智慧。
我所说的“做正确的事”必须是一个人主动的选择,是一个人能控制自己,免于坠落于坏习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觉悟是这么重要。
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行为觉悟”,这个层面上的觉悟不同于基础教育中的说教,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行为觉悟让我们明白怎样养成习惯,并从更深的层次去了解它们。行为觉悟的人从骨子里了解自己的行为,明白要让自己养成某项好习惯的关键在何处,而不再需要强迫自己或是遏止自己的行为,因为后者违背我们大脑的运行规律,难以坚持。
1. 发展自己的兴趣,让你变得有趣又有料
我们中的很多人对兴趣这个词有所误解,以为它就像家门口一样在那永远等着我们,不用费劲就能找到,可事实并非如此。
教育学家指出,兴趣不是天然的存在,而需要我们去努力寻找、培育并且巩固。
注意!寻找只是第一步,充其量不过是播下一颗种子,一个人若不能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巩固兴趣,就永远无法把这种兴趣发展到专业水平。
发现兴趣得从关注内心世界开始,日积月累,我们学会逐渐看懂行为导致的结果,于是我们就会摒弃老习惯,养成新习惯。
冥想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趣,延伸专注力,使我们能在其他时间仔细体会自己的身体和心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冥想帮助我们将意愿转换成当下的体验,而不是把精力耗费在对抗不好的瘾念上。
发现兴趣的驱动力是好奇心,它是维持人类进化的先天性的奖励。好奇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它让人感觉美妙极了,哪怕你要面对的事情复杂之极或毫无经验,好奇心也会拖着你继续探知下去。
想想初恋,那不就是好奇带给你去探索异性的动力吗?再多艰难困阻也无法使你不去想Ta,好奇心是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品质,而且每个人都能挖掘到这种东西。
接下来,培育和巩固兴趣无疑需要更多技巧。你是否怀疑自己是否有毅力做到它?坚持做一件事那么难,所以书店里才会冒出那么多类似时间管理和健身塑形的书。
依照我的生活经验,很多立志于读书的同学都花了大把子力气去读那些关于怎样读书的书,而未必下得了决心翻开一本不好读的书。
有次我在公众号里写了一篇自认为是的时间管理小文,结果我那好心的学霸姐姐立即指出:你怎么会闲到写这样的文章,而不去读一本真正有趣的书?真是好囧。

言归正传,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该做什么,而真的坚持去做它又那么难?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理解人脑是怎样进化来的,这也是“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渊源。
我们的大脑在漫长的岁月中发展出两类兴趣:一种帮助个体生存——它是一种短暂、浅薄、能即刻生效的奖惩机制,比如遇到猛兽撒腿就跑,在冬季里嗜睡保存体力,甜食依赖,图像刺激性欲等等。进入现代文明以前,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怪毛病。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和多数人保持一致并节省精力可以让个体最大程度上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另一种兴趣推动人类的整体发展——它比第一种复杂得多,深刻得多,最麻烦的是它不能对掌握这种兴趣的个人构成奖赏,甚至有人为此要付出巨大代价,失去生命以及因为不合群而遭受精神困扰。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顶尖的运动员、精锐部队的战士,都属于这类人群,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繁衍后代,而推动人类进步只需要极少数这样的人。
我们在顶尖大学里经常会遇到一些怪人,这些人一旦离开学术环境,可能连生计都成问题,但他们是知识的创造者,让人类认知能力不断突破现有的边界,就像天才运动员不断打破记录,挑战人类身体的极限。
推荐大家几本我看过的对理解思维有帮助的书:《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思考,快与慢》,《瞬变:如何让你的世界变好一些》,《决断两秒间》(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简单的讲,现代社会里的很多所谓“坏习惯”是人类为生存而发展出来的思维方式,我们不妨称其为第一种天性;而“好习惯”则相反,它也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比如追求发展、寻求创新。
当今社会的物质条件已经比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丰富得多,所以社会就有了更多刺激第二种天性发展的空间,第一种天性反而越来越不合时宜。
认识到这一点,你也就明白,为什么直到近几十年,才出现减肥和学习的风潮。因为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储备这样大的资源,供如此多的人摆脱生存危机,转而追求个体发展,以应对人类文明继续向前发展的各种难题。
2. 养成好习惯让大脑变年轻
大多数人已经知道我们人体的各种活动都受大脑支配:大脑决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表现,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一个拥有健康的大脑的人通常更快乐,更健康,更富有,更聪明,更自信、敏锐而且更有创造力,而一旦大脑受损,这人很可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麻烦,注意力不集中,爱暴躁、沮丧,自我评价低,尖刻,缺乏灵活性。
脑科学家丹尼尔阿门教授在扫描过63000个大脑后证实,人脑是人体里唯一能克服衰老的器官。坏习惯能让大脑衰老得更快,好习惯能让这个过程减缓甚至逆转。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他对比了自己23岁和57岁时的大脑扫描成像,事实证明那张57岁的大脑的确比先前的大脑更年轻,更健康。据他所说,这是因为他在20多岁时的很多行为其实是在伤害大脑,比如饮酒,吃大量油炸食品和甜食,总熬夜,而且当时的他还受到肥胖的困扰。
现代科学通过无数实验已经证实我们可以通过好习惯让大脑更健康:
- 大脑容量及机能与一个人的体重成反比,超重和肥胖是脑健康杀手。丹尼尔教授为了改进大脑健康,30岁前逼自己减掉了25磅的体重,体重变化对大脑尺寸和活跃程度的影响直接反映在前后两张扫描图片上。
- 酒精危害大脑健康——不仅针对酗酒者,正常饮酒也会加速脑细胞死亡。饭后喝一小杯红酒的确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但这对你的大脑有害无利。
- 吸烟和高血压都令大脑受损,它们会让脑血管的弹性降低。
- 锻炼能刺激脑细胞活力,增加颅内的血流速度,提高脑神经元活跃程度。
- 焦躁情绪损害大脑,容易造成神经错乱和抑郁症。
- 积极的社交活动让大脑更健康。另有多项研究的统计数据证明,和乐观、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相处能使人长寿,这是因为社交行为本身具有传染性——和节制、宽容、有趣的伙伴多相处,我们自己也变得更风趣、富有魅力,和成瘾、易怒、爱抱怨的人相处,让人死得快。所以下次聚会之前,多了解一下来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 饮食习惯对大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吃进有营养的东西促进大脑发育,吃有毒性的食物阻碍大脑发育。
- 睡眠也很关键,丹尼尔教授提到:20世纪初人们在夜间的平均睡眠是9个小时,而到2011年就只有6小时了。对大多数人而言,夜间睡眠少于7小时,颅内的血流速度就会减慢,这让我们白天的运动和思考变得迟缓。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就是这个道理。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因为睡眠时间短而增重,因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人体会自动调节体重,让大脑变笨,少消耗一些能量。前面提到过,增重能导致脑容量变小,或者说让脑子变笨。
3. 几个好习惯,下决心照着做,别问为什么
与有智慧的人为友,主动接近具有精神光芒的人,远离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不要为了耍帅就什么都不当回事。活出有质量的生命其实是相当费功夫的。
与其刷10个小时的公众号、知乎和微博,不如老老实实看一个小时的书。唯有读书,能改变气质。不读书别找借口,市面上有大量可供你学习的资源。
早睡早起,戒掉熬夜的习惯。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争取跟室友达成一致,共同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控制体重,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塑形和健身。所谓高颜值,50%以上是因为身材好,而不仅是脸蛋漂亮。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改善呼吸可以通过冥想或瑜伽,也可以从最简单的日常呼吸开始练习。养成好的呼吸习惯,能帮助你控制情绪和思维,提高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