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集备:教学遭遇“鬼打墙”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把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组合成一个班,称之为课改班,由于他们基础极其薄弱,几乎所有的常规教学措施对他们都没有什么效果,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质量一再地刷新我们的认知。
从开学之初,我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将是我们遇到的基础最差的学生。我们对他们,首先教学要力求有趣,以有趣为前提开展教学。经过多次的教研集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人都要努力体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这是有成果的,最起码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他们多数人都说,小学语文是很乏味的,是非常没有意思的,对语文,对老师都是非常讨厌的。其实对于孩子,讨厌一个学科,一定是从讨厌老师开始的,我们深深明白小学老师的处境,我们也深怕自己教初中时间长了,没有了情怀,不再讲究趣味,只知一味地强调教学的分数、质量,从而失去了趣味,没有了幽默,用我们的所谓周严、缜密、强势的态度与措施把学生成绩搞上去,但失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我们深怕我们会成为一个自己都讨厌的老师。
兴趣基本有了,可分数才是真正的现实,分数是真正的刚需。但在知识的教学上,简直就是“鬼打墙”:(所谓"鬼打墙",就是在夜晚或郊外行走时,分不清方向,自我感知模糊,不知道要往何处走,所以老在原地转圈。把这样的经历告诉别人时,别人又难以明白,所以被称作"鬼打墙")
首先是字词教学。无论听写多少遍,无论怎样讲解,学生仍然是大量字词不会写、不认识。一个字,他们从小学第一次认知的时候就是错的,我们便怎么也改不过来,比如“暖”字,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成“目”字旁,纠正几遍,效果了了;一个生词“暇”字,反复讲解为何是“日”字旁,而不能是“目”字旁,效果了了;“禽兽”的“兽”字,一半学生下面“口”写成“日”;.......“鬼打墙”!
第二是古诗背诵。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就是有大量学生背不会、记不住、不会默写,一写就错。无论你怎样左冲右突,就是突破不了,找不到方向,没有一个什么有效的举措引领学生破这个局:错了抄三遍,无效;抄十遍,无效;抄二十遍,无效......
第三是诗句赏析。其实初中的诗句赏析,一是都是课内,都是课堂重点讲过、课下专门练过的,答题的思路与格式都是非常明确非常固定的套路,然后当你复习再考原题,原题,你会发现,仍然是大量的不会答,胡乱答,就像遇到了鬼打墙。
第四是写作。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描写细节,怎样表达感情。一遍遍指导,一遍遍训练,对于他们,几乎都无济于事。(部分学生略有进步)
第五是文言文翻译。他们头脑中就是不知道什么叫翻译,翻译的得分点在课本上都有明确注释,但他们都是只凭着自己的理解胡乱地解释。
所有的知识考点检测下来,我们都有一个感觉:他们上课都没听,课后都没记。老师所有的讲解,就如同水面上一层薄薄的油,轻轻飘过,不留痕迹,也不留味道。所有的常规性教学措施,都无效!你有心把课设计得富有创意、充满兴趣、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情景创设巧妙,学生自然会气氛热烈、神情专注、头脑暴发、智慧爆炸,但对于知识理解与记忆的基础性东西,都无效。你若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那几乎必然是一锅粥......终于明白那些小学老师们经验丰富的初中老师们,为何教着教着都变得严苛起来无味起来了……(20来年的高中教学生涯,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刚上高一的孩子那么多人直接表达不喜欢语文,学生不喜欢语文,多数情况不关学生)
唯一欣慰的是,语文课上,他们还是欢乐的。我们没有成为学生讨厌的老师,我们基本保护了他们对语文包括对我们自己的良好观感。
在我们的左冲右突之下,我们把“鬼打墙”的迷阵范围大大拓展了,虽然还没有杀出重围,虽然还没有走出迷局,虽然还没有明确方向,但是他们快乐还在,我们情怀尚存......但愿社会评价不太功利,催促不太急切,不把老师变成凶神恶煞的学习监工、作业警察,这些孩子必会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后记:
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研究永无止境
基于学生学情的教学研究永无止境
提升综合教学技术课堂智慧的研究永无止境
保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不可动摇
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可动摇
基于以上,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开展项目化学习、创设任务情境,也许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