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

对益智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11人  大雁南飞

              对益智课堂教学的思考

为了丰富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方式,也为了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为了培养孩子的思考力。近年来,益智课堂类教学模式逐渐的发展起来了。这类课逐渐的也有了属于自己模式化的教学程序。器具介绍——游戏规则——思维定式——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每一款益智器具,我的基本态度是——在没有百度之前每一款益智器具都想去玩,但是,都玩不出最终的结果来;百度之后,则对每一款益智器具都不想去玩,因为,知道了结果,寡然无味也。

昨天,听了一节课益智课堂类型的公开课。当看到益智器具的时候,我就明白这款器具边角上的圆弧是用于误导孩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常规情况下,一定不能用这些圆弧来围成一个圆,而应该另辟蹊径。但是,怎么个另辟蹊径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哪里,我想不出来。于是,情不自禁的问度娘,并获得了最终的结果。

此后,静下心来,观看课堂上孩子们精彩的思维碰撞。果不其然,孩子陷入到了“思维定势”中去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孩子反思、打破思维定势、寻找到另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的关键节点。这个节点,最能反映出孩子的思考力。也是益智课堂最最精彩之处。(纯个人理解)

可惜的是,多数的课堂在这一点上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具体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直接告知。面对这种情形,让我想到了以往教初中的情形:

教初中时,我至少要提前一个晚上做难题目,害怕学生问到我时,我答不上来。一天,一个学生问我一道难题。一看,正是我昨天做的那道难题。于是,直接指导他从什么地方作辅助线。由于这条辅助线的作用,此题顺利的解答出来啦,没有任何思维上的困惑。最后,学生问了我一句:“老师,为什么要在这添一条辅助线呀?你是怎么想到的,我为何就想不到呢?”这个问题,当时真的不好回答,我也答不上来。直到现在,我依然答不上来。“是呀,为什么要在这添一条辅助线呢”?如果不是答案的提示,要在这个地方作条辅助线,我也想不到啊……

益智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或多或少的直接告知下,很多的孩子能解决问题了。再以后,所有的孩子都会了,顿时感觉到很有意思。可以推想得到,学会的孩子会向没有学过的孩子显耀自己的能耐,也会抢着教会这些孩子玩这类器具,就好比成人获得了百度的结果。这样一来的话,同一个学校想在一段时间后再来上同一款益智游戏,课堂上就会有孩子快速的摆弄出来,因此也就失去了课堂上探究的味道了……

究竟应该怎样捕做孩子顿悟的那一刻呢?或者说短短的四十分钟,孩子能有这个方面的顿悟吗?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最大范围的促进孩子的顿悟呢?还有,当第一个孩子顿悟了,是否还要让其他孩子也有顿悟的机会呢,而不是让这个孩子发挥度娘的作用——直接告知其他孩子。个人觉得,直接告知型的方式不会,也不能培养孩子独特的思考力,可能仅仅是让孩子获得了一种熟能生巧的技能而已。当然,熟能生巧也是需要智力的。想到今天在自己的班上教孩子们玩魔方的情形。真的有这么一说,智力好的孩子,就算是接收老师直接告知型的知识,也是能够接受的。换言之,有的孩子就接收不到。

网上说,模仿是一种能力,模仿让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当一个国家真的要走在世界的前列,仅仅靠模仿是不够的。因为模仿永远是走在别人的后面,要超前,必须有自己的创造。要创造,在数学课堂上,是否就要让更多的孩子获得顿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接收的能力。

或者说,面对一道难题,孩子能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添辅助线。在这个地方添辅助线后面的思维才是我们更应该追求的,而不是仅仅追求添上辅助线之后,该题顺利的解决了。

这样的教学,是关于如何合理分配,启发与给予的时间、思考与接收的时间,既要让孩子有获得顿悟的机会,又要有教师不露痕迹的给予。这就是我们教师需要去追求的一种恰当的有效又有“度”的数学课堂。那么,怎样寻找到课堂上的这个“度”呢?

还有,教学时为何总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呢?既然要打破,当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能否在建立与打破之间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在孩子牢牢定势后再来强行打破吧?

比如,某名师上整数倍的时候,孩子说道12是6的2倍,是4的3倍等。孩子总结到,这个几倍几倍中的几就是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名师果断出题,12是8的几倍?诶,居然有孩子知道是一份的8,再加半分的8,也就是1.5倍。内心不免暗暗佩服,真乃名师也。让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观念片刻间就获得了提升,或者说,没有让孩子形成思维上的定势。

再有,如何来评价益智课堂带给孩子们思维上的促进力呢?回到学生这一块就是,学过益智课堂的孩子与没有学过益智课堂的孩子在思维上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否需要有相关的统计大数据来解释……

注:发现自己能提出以上问题,但却没有任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在此,内心给自己一个鼓励——有问题总比没有问题来的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