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做教师我们都是考试党(CPA CFA 考研 司法公务员等) 教师

“把戒尺还给老师”——合理惩戒,才能让教育赢得应有尊严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6人  山东中公网校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听证会引发热议,为什么说特殊呢,因为其内容别开生面。这是一场关于惩戒制度,呼吁将“戒尺”还给老师的听证会。

很久以来,我们对于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各项职业道德当然没有错,但是在舆论和社会的压力,在对学生过度的保护和家长的过度干预下,教师好像失去了一种管教的权力。

为什么现在有些教师反映教学难,近年来,体罚和变相体罚遭到各方挞伐,“教育惩戒”也遭到殃及,成了禁区。但是有些时候,学生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小学生行为守则》了,但是迫于舆论、社会压力,老师却只能‘温柔感化’说服教育,但是实际上,说服教育总有其局限性,有的学生自制力就是很差,而教师不可能只对一个学生负责。没有惩戒和强制,教师也失去了维护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

当然,这里说的惩戒,并不是指体罚学生,而是一个警示和威信的符号,就像听证会上呼吁的,将“戒尺”还给教师,“戒尺”是什么?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但“戒尺”更多的其实代表教师尊严的符号,是教育公正的符号,是学生要调皮的时候心中会想到的符号。

有人说“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真的有一个要说法教育改变不了的熊孩子,难道教师就要放弃这个孩子了,你看,有时候“合理惩戒权”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网友说,小时候自己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打了,回到家妈妈还得打一顿,现在的孩子上课被罚站了,家长第二天就得去老师办公室长谈三个小时,甚至之前还出现过一个家长把让自己孩子罚站的老师带到了派出所关了七个小时。

有人说可以给教师适当的惩戒权,但是这个度很难把握,或许之前真的是有些教师体罚学生造成后遗症,但是此次听证会上,对于惩戒也有很多规定,并且这里所说的“戒尺”也并不真的是指惩罚,更多的是一张威信的符号,是给教师适度惩戒的权利。

有理有度的惩戒会促进教育的发展,我觉得对此大可不必过于担心,惩戒并不等于体罚,反而是激励、表扬等正强化教育手段都失效的情况下采用具有强制性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手段。”常州这一小学的“吃螃蟹”之举,对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也有重要作用,适度惩戒,才能让教育赢得应有尊严!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