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不拖拉
孩子上学之后,学习任务逐渐繁重,如果做事情比较慢,又拖拉,晚上不能早早完成家庭作业,不仅不能保证睡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休闲,发展其他兴趣特长,尤其是保障持续学习所需要的大量阅读。显然,拖拉,降低了孩子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在学校激烈的竞争中长久处于不利地位,对此,家长和学校都极为焦虑。
家长如果抱怨孩子学校课业负担重,还是要先检讨一下,孩子是否有拖拉的习惯,一份正常只需要40分钟完成的家庭作业,如果要2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完成,就应该想想,自己对孩子的训育不够。学校也要和家长一起,积极合作,共同训育、督导。
01
家长的自我警惕
“驯育”孩子,家长都要有清醒地自我认知,孩子如同你的复制品,越小越如此!一般而言,熊孩子后面一定有一对熊父母,基本定律如此。拖拖拉拉的孩子,除了生理心理问题,父母的习惯可能就是如此。
孩子有拖延症,做父母的要自我警醒,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包括潜意识的心理暗示,如:
1)责怪或贬低孩子;
2)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隔壁家的“牛娃”;
3)认为孩子是坏的、品质低的、或者是一个“怪物”;
4)在孩子身上发现不了任何好的或者引人注意的事情,换句话说,平庸!(实际孩子才7岁)
5)看起来对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
6)失约或者从不讨论孩子在学校的事情;
7)酗酒或者吸毒;
8)举止古怪或者缺乏理性;
9)隔代教养。
孩子是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暗示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生活中,孩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接受无数的暗示。
恰恰是父母自身的问题,导致孩子较低的学术抱负。
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学术发展(academic achievements)与具有逻辑必然性的家长风格、清晰的沟通、恰当的管理、融入角色以及对孩子的爱有着必然的关系。
02
家长的检讨
孩子功课、生活上拖拉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类:
1)注意力分散: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和人聊聊天、一会儿……
2)兴奋点分散:做做语文,又去翻数学,全面铺开,结果一样也没有及时完成。
3)过分追求完美:一个字写好擦掉重写,要保证每一个字完美。一份语文作业,不花一个多小时做到每一个字都是优+不罢休。
4)情绪低落,轻度抑郁:有些儿童可能由于养育环境、天赋问题,造成情绪容易波动,尤其是易于情绪低落,甚至可以算是轻度抑郁,需要及早找相关医生诊断。做任何事情不大有动机,如果限定时间内完成,就容易拖拉,处于“逃避”状态。严重的到了少年、成年时期,为借口“我身体不好、我有病”逃避责任。
5)过度依赖:对任何事情不能单独行动,需要反复指导、反复的明确的指示,才能按照要求完成,离开外力,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只能拖拉。
6)对抗情绪:不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这门学科,不想配合,又不敢直接对抗,就采用拖延、消极的态度去应付。
7)低估任务:低估任务的难度、所费的时间,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拖延。
03
家庭的驯育
首先,家庭要做到的事情,是驯养,反复、重复、固执地在某个时间点必须做完某件事情,21天是形成不了一个习惯的,需要8个月、1年甚至3年时间才可能。
1)固定的学习场所,消除所有干扰
实际上,从孩子三岁开始,家里就应该有一个相对安静、固定的阅读区域,最好是在他自己的房间,早早准备好一张书桌。
每次阅读、家庭作业时间,都是在书桌前完成。持久的习惯就会养成心理应激,“在书桌边就是要安静读书的,做作业的。游戏的地方,不在这里”。
固定的学习场所,最好不要有多余的东西。整洁、安静,明亮即可。
2)固定的学习时间,集中注意力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是洗手、喝水、吃点心,先满足口腹之欲。为了训育延迟满足,可以商量好,先做作业再游戏或者看电视。
如果是自己主动选择了做作业,而不是看电视或者游戏,可以奖励多10分钟作为鼓励。
如果是选择了先看电视,则严格掌控游戏或者看电视时间。适当时间提醒,关电视的是孩子不是父母。
第二,在固定的时间段,按时完成作业。
预估一下家校联系本上的作业条,也可以问问周边同学的作业时间,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40分钟还是60分钟。设定闹钟,响铃即止。提前完成,应该奖励他喜欢的选项。
第三,亲子陪伴。
1-2年级,最好还是有人陪伴身边,不是监视,而是督导。
有人,在旁边看看书、报刊,安静地陪伴。
作业完成,检查是他自己的事情,受到惩罚是他自己的事情。理好书包,功课结束,不再讨论学习。可以转移到其它他感兴趣的事情上,看书、游戏、运动,怎么愉快怎么来!
不要该功课的时候游戏,该运动的时候谈学习…
3)固定的思维模式,行动优先于质量
有些父母会计较,孩子为了追求速度,而不考虑质量。为了驯育孩子的点滴,一开始父母也不能有追求完美的无限要求。质量可以通过后期的修改、磨炼得以提升,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完成工作任务,谈何质量呢?很多孩子因为父母、老师追求高质量,而不敢起步,因为怕被责怪!长久下来,为了得到表扬,反而拖拉。
4)固定的鼓励方式,协商优先于控制
孩子需要鼓励,但不是表扬,更不是金钱刺激。为了改变拖拉的习惯,在反复训育中,需要父母具体的鼓励,可以明确指明他的改进、进步之处,也可以奖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让孩子产生学习是为了父母,是为了金钱、游戏而学的心理效应。
所有的一切驯育,前提是父母正确的三观,孩子的学习,是他在为他自己负责!
5)固定常规,重视假期更较于日常。
很多父母,周一到周五都坚持得不错,到了周末,大家都可以松一口气了,一起睡个懒觉,没有计划性的外出旅行,会友,夜宴。恰恰周末是需要继续驯育的时刻。周五晚上到周日,还是要正常作息,周六周日,至少要拿出半天时间,用于一些学习任务的完成。不要拖拉到周日晚上匆忙完成周末功课。也不要着急把孩子送到课外补习班去,提前学,不如提前打好“习惯”这一重要的基础。
坦率说,孩子的比拼,不在学校,在校外!
孩子的比拼,在寒暑假!
因为,这更考验父母的坚持、孩子的自律。
校外、寒暑假的比拼,不是指校外补课、不是指一对一指导,而是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的持久耐受性。
6)发展固定兴趣,而不是借口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顶多只在幼儿启蒙阶段哄给孩子们听。对于一个日益课业负担沉重、将来要承担家庭、事业重任的个体,完全依据兴趣来指导行动,是一种谬误。人,无论家庭是否有金山银山,都要有过“有意义”的生命,单纯借口兴趣来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日日得过且过?很大时候,“没有兴趣”成为父母给孩子找的借口,兴趣也是可以通过驯育出来的。因为有无兴趣而成为拖拉的借口,这是不对的。
付出越多,兴趣会更浓厚。有付出,才会有爱!
04
父亲的参与
一些母亲,要懂得放手,也要懂得调动家庭的另一半,发挥父亲的作用。
父亲,能够更坚定、更能遵守规则,看起来有些“专断”,但是更有效。可能父亲更多地关注即时的效果(服从和遵守),很少用暗示。
父亲,不应该在家庭中充当次要的角色。母亲应该学会和父母一起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05
学校的干预
帮助建立友好的家庭社团,相互支持相互分享。
开发一些专业课程,指导家长压力应对、拖延心理指导等。
真正落实“家长学校”的内容与课时、评价等,最好有父母课程结业证书。
* 这是原创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争取每天更新。涉及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情绪情感而定。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