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客学习学

【研修学习】||如何听课与评课——教学理念在教师教学环节中的体现

2023-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毓秀红林
扈之霖教授 教师专业发现

运用课堂基本功做到:优化环节,讲究细节。

抛掉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

教法影响学生的学法生成!

对教育主阵地的管理,是校长、教师对学校的重点管理内容。

课堂风气正必是教师教风正、学生学风正,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精神、道德、专业、气度、言谈举止等等综合修养水平的提高。课堂风气正也促成良好校风的形成。

校长/教师走进课堂、走近教师;与学生们同坐听课、与教师们比肩评课,是在教学一线同教师最有效的接触。

评课中发言灼见真知、一语中的,不是泛泛而谈定会引起教师的重识和钦佩,会产生伴有情感的攀谈,在这样的交流中把要贯彻落实的内容融在其中,找共识。要比大会传达小会强调的效果好得多,在听评课中还可发现树立本校的榜样。在听评课中关注点:能体现教师个性和智慧的点。

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作为交换意见而谈。

(学习文件最怕念,而贵在整理与摘抄,思考与提炼。这些摘抄,可以用来自查、制定培训计划,也可以作为制定评课的标准,还可以当作评课用语和建议用语)

如何学习文件

要善于把文件化为职业用语!

教育部:用好"指挥棒

五种途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是通过提高质量来减负

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二是通过优化课程来减负(教研室工作重点)

三是通过规范校外培训减负

四是通过科学评价来减负

五是通过社会协同来减负

命题原则突出服务"双减"工作。

二是突出服务"双减"工作。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考衔接,深化基础考查,注重通用方法,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让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举一反三,主动进行探究和深层次学习,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解题的技巧性上,从而引导教学注重作业题、练习题减量提质,减少"机械刷题",促使教学把教材内容讲全讲透,提升课堂效果,吸引学生从校外培训回归校内课堂。

分析=分开+辨析

命题实战三个转变:

考试:主干知识——必备知识

考题:解题——解决问题

课堂:记忆为主学知识——思考为主学知识

阅读课就要教阅读,不许教检索!

(让学生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是本末倒置)

解题能力是找已知未知的特定的关系!只要会检索就行。

解决问题能力是找到框架结构和所有关系。(阅读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主阵地上优化课堂环节,师生沟通的深刻程度决定课堂效果和效率

怎样提问

经验使然——

讲会——问会——会问

从"会问"(问题)说起……

我佩服的老师:课上侃侃而谈,提问适时、恰当、准确、风趣、入情入理;老师不断抛问、问问相扣、师生互问互答、老师应对自如、课程推进顺畅、课堂高潮暗暗涌动,蕴而不发。留下很多课后的回味、思考、谈资……(不等春日去,已盼春来归!)

疑问:问会比讲会强,教师到哪里找那么多问题?

心得: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想教什么内容,就把它变成一个或者几个问题。

教师提问的角度、运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被你触动。
                    ——人民教育家于漪
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
        ——宋  王安石  《书洪范传后》

切,指的是什么?

优质提问靠正规渠道。

什么是问题?

1.要求回答和解释的题目

2.需要研究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3.关键与重要之点

4.事故或麻烦

思考:阅读教材发现的内容,结合学情思考,把课本中的陈述句变成问句!

句型的变化可以提高强调性,对学生进行了辩证思考的训练。

一节课要有5——6个精彩设问。

多余的问题可设置为课前和课后。

——拟题资料:阅读教材内容生成命题,题源紧扣教材个学情;以问题形式呈现要讲的内容;题目多分配使用。

按照内容顺序,一次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

学会提问

老师从聪明变糊涂。学会问问题,到课堂上揣着明白装糊涂。

课后思考

对学生终生学习起作用的内容,大家想到很多具体的事,比如这个字你写错了学生可能一生就写不正确:我们尽量别出错别字、不出口误,不出科学性错误。

但影响学生一生最大的事:是教师的教法深深地影响学生学法的生成,这一点我们注意不够。学法更是终生能力。

教师要不断改进、调整、提高自己的教法,缺乏这种意识就是没有考虑到它学生学法的终生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各个老师对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把握水平良莠不齐,能不能不单纯依赖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法?能不能直接对学生做专门的学法指导?将学法做为学生的通识内容进行专项课式的引导?思考在哪个年级开始对学生做学法引导?用怎样方法?怎样实施?

总之学生星知道一些学法的规律就早受益,所以还需思考内容规划。

这次在雷锋小学四年级公益课堂上大胆地做了一次尝试,只围绕着"分析"这个词的理解与应用做一个40分钟讲用。因为四年级学生学龄短故回避了概念的严格定义而是将它寓意在大量的生活与学习的实例之中。

再有一点:这样的词汇还有许多,涉及多学科的思想方法,挑选出来一个一个地辅导行不行?正好反映教育部倡导的跨学科阅读!也是跨学科大概念的应用,能否集中一些老师探索一下?哪怕每学期只安排有限次数,慢慢形成一个体系的内容。希望参与的老师提出想法和意见,尤其是对不当之处进行批评。"一(以下7页算是电子版教案吧)

分析——

分是学习最好的帮手,它能促进我们提高想象学得快,把握得好,理解得准,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分,需要认真对待的原因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

分析的路径
三种语言

1.口头语言:生活化

2.板书语言:符号化  抽象  提炼  概括

3.肢体语言:形象化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

阅读与倾听

老写“阅”静下心来入门,与文本交流。阅读不是为了知道,是为了理解。

从课程流程的角度:

(一)引课:重要作用是什么?

时间控制,达到目的:先抓注意,再引话题,后激兴趣。

(二)教学过程:

符合认识规律  遵循逻辑规则

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直观

节节课课道相同,课课节节术不同!

搭平台——留时间——表扬学生的惊喜发现

(每一次听课都觉得受一次教育)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可以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德国诗人  黑塞

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问题——是教师思维品质的提高。

提高阅读与倾听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教育学生要多从正面引导,让他们饮琼浆,对他们灌醍醐,这样学生才有精神养料。——于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