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地学着自律

自律成就优秀

2016-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bebo

【 目的 】

1.What -通过案例找出对自律的理解误区,理解自律是什么

2.Why -自律的重要性

3.How -基本原理与方法

4.Tool-应用工具

【 目标 】

知晓–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创新

列举八大主流误区:

1.自律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自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律。

2.自律就是每天做

长期坚持才是自律。

3.自律就会很无聊、很枯燥

坚持自律负面情绪会随之而来。

4.自律会让人没人情味,会失去朋友,影响人际关系

自律影响人际关系。

5.自律就是自控力

通过控制自己达到自律。

6.自律就是意志力

意志力强大才是自律。

7.我做不到自律,所以我不是一个自律的人

以偏概全,否定自我。

8.自律强的人,各方面都好

由于某方面做的不够好,则自律不强。

核心观点:

自律是一种有意识的、尊重现实的、承担成长责任的、把痛苦转化成快乐的能力。

自律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自律才是真自由。

【方法】

自律是任何问题得以解决的第一步。

当遇到问题、产生了痛苦,启动FACT模式依次自查以下5点。

FACT短期自律模型

骤/方法/话

1 推迟满足感

我使用分身术了吗?积极主动了吗?

2 直面现实

Face to reality我要完成……任务/事情,可是我还在找借口拖延……

3 承担责任

Admit my responsibility是的,无论如何这都是我的责任/无论如何这都是我要做的……

4 承诺改变

Commit to Changes

我承诺现实无论多困难,我都要做出改变……

5 采取行动

Take actions

把承诺内容付诸行动,短期(一两天)具体实施落地……

【工具】

短期自律提升表

适用范围:只针对停滞不前的问题

【感想】

1.“分身术”进阶

如果说“分身术”更多停留在自我觉知觉察,“真自由”则上升到自发的行动起来,从自我出发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律的正解

听讲座以前认为自律就是自我规范,约束自己不犯错误。听过讲座之后才清楚认识到自律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

“自” –挣脱小我趋利避害的惯性,积极主动调动自身资源,包括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法,开辟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自内而外从本质作出改变,而非单纯从外在约束行为。

“律” –主观引导自己坚持走“少有人走的路”,正视困难、承担责任、正向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3.自律让优秀成为习惯

这次课程重温了“甜面包热汤”人类行为本质模型。

小我趋利避害的恶性循环:

遇到问题–产生痛苦–停留在舒适区(逃避、拖延、自我欺骗、情绪波动等)–问题得不到解决–问题积累发酵– ……. –持续痛苦

自律的良性循环:

遇到问题–推迟满足感–直面现实–承担责任–承诺改变–采取行动

小结:

比较以上两种思维模式,没有正确的认知,对任何事情都缺乏积极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与别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坚持自律的人会习惯性地得到很好的成效,日积月累使优秀成为必然的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