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文荟最美的遇见疗&愈:叙事或声音,咱一起。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2018-12-19  本文已影响226人  行走在灵动的笔尖上
上周听了语文部编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司马光》,一直在思考着这事。

由于是新教材,讲授者是新入职的老师,听三年级教研组说已经磨过多次,也可能是磨过多次的缘故,听完课整体的感觉是 --“假”。

由导入看像是第一课时,在出示文本、比较与现代文不同后,让学生直接齐读(此时学生已经齐读读得很不错了);接着出示“学习提示”:1.朗读课文,注意停顿,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然后生个人读文,出示生字让学生读;(此时翻看周围学生课本,发现课本写了很多,诸如画出来停顿符号,标注了意思等)小组合作划“起因、经过、结果”(小组讨论一分钟,后生汇报、师板书);出示句子说句中加黑字的意思理解(相机分别与“起因、经过、结果”一一对应贴上理解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注释插图”“反复阅读”)感觉此处太牵强。课堂没有生成的过程,没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来设计,层次乱。

当时就在想:文言文该怎样教呢?

回想以前教老教材高年级时,文言文的教学思路,一般是:

1.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师范读、引读、生个人读 动笔划出停顿)

2.自主学习,对照注释,读懂句意,合作探究,理解句子意思;

3.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情感(工具性和人文性);

4.熟读成诵(积累)。

但对于部编新教材,三年级新教材就出现文言文,怎么进行教学设计,我不敢妄言,就先看了学生的课本,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看完后,我在想,如果我来上这节课,该怎么上?

大致思路如下: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课后练习题1的前半部分要求)

2.对照注释,理解意思。(对照课后练习题2前半部分)

3.与现代文对照、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统知全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对照课后练习题2后半部分和课后题3)

4.熟读成诵。(课后练习题1后半部分要求)

结合课后习题,这是保底工程。

今天又读了教材,看了教学用书,如下:

教学目标和建议:

发现课后题、教学目标,非常吻合。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教学建议步骤非常清晰:1.回顾故事,引发阅读期待;2.师引导读,读好停顿;3.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4.小组合作讲故事;5.文本比较,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语言差异。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又看了详细指导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教学用书真细致!解读教学用书,教学思路会非常明朗。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用呢?

反复强调要解读教学用书,反复强调要关注单元主题和每课课后习题。保底,不跑偏。

其实,这种情况的课堂不止一例,热闹的背后是空虚。

必须再强调两点:

1.课堂,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立足教材,立足学情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学生认知的起点,课堂的起点,关注真实的生成,关注学情的反馈,没有生成就是“假”学习,没有“问题”才是“真有问题”。如果学生都会了,这节课就没有必要再上了。

2.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教学用书。

干这个学段、这个年级应该干的事。不人为“拔高”,比如:“起因,经过,结果”,再比如与此相对应的贴到黑板上很牵强的理解文言文的“三种方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比如第一次去学游泳,在岸上讲再多技巧和注意事项都是徒劳的,不如让孩子在浅水区感知水温水流,扑腾几下,喝几口水,练练潜水呼吸,体会下水中运动和陆上行走的不同。第二次,第三次,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传授动作技巧,进行方法指导。

3.删繁就简,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学文言文,做到“会读”(字音、停顿)、“会讲”(理解字、句、全文)、“会背”(语感,积累)就行了。

4.课堂上还要留些时间“指导写字”,重视“写字教学”。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小语三上《司马光》听课反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