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开启我的N5学习之旅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也许这句话用在这里并不完全恰当,但我还是觉得他能代表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的,汝非我,安能感同身受?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要从“N师”说起,从N1、N2、N3、N4到今天的N5,其实我一直很羡慕,甚至有些嫉妒呢!作为一名2018年才入职的新老师,正是因为“新”我参与了“第二届青椒计划”,并在近两万名青椒学员中脱颖而出,参与了暑期的南京行知研学营。也正是因为“新”,我与“N师”一次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N师学院对学员身份有严格的要求,而我作为一名足够“新”的教师,就像一张崭新的白纸一样……就这样,我与N师多次擦肩而过。
就在前两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举办N师第五期培训班的通知,我很兴奋,也很激动,想着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终于有资格参与学习了,真好!两年来,从一个新老师到一个11个孩子的班主任,从一个普通老师成长为学校的中层领导,我终于换来了参与“N师”学习的门票。带着些许忐忑,我打开了报名链接,勇敢的写下了个人信息。就这样,一天一天又一天,就在7月23日下午15时整我收到了来自N师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正如先前所说,兴奋、激动。真可谓,激动的心,颤抖得手,按照短信提示输入报名号码,打开了我的N师学院信息——N5347黑龙江宁安贾丽娜。嗯嗯,这回是真的,太好了,我可以参加学习啦!入群,截屏,发圈表达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一切准备就绪,再次期待开启我的N5学习之旅!
如果没有高考,教育会是怎样
今天有幸聆听了柴纯青、陈罡、唐晓勇、谢凡四位大咖关于“如果没有高考,教育会是怎样”这一话题的精彩解读。
专家们分别从专业的角度,专家的高度,理性与感性地阐述了,如果没有高考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改变的可能性。对于专家的解读,我很赞同。尤其是唐晓勇和谢凡两位专家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正如唐晓勇所说,“高分从来不意味着成功,低分从来不意味着失败。”
应试教育环境下,唯“分数论”的观点左右着几辈人的思想,我们的目光由远及近,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应试教育下,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这里面“高分低能”的学生大有人在。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中国的教育制度与众人的努力。在这里,我只想表达,应试教育某种程度上是在培养着考试的“能手”,生活的“低能儿”。曾几何时,我很羡慕美国的教育,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我很热爱我的祖国。但我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教育思想在某些方面确实优于中国。他们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这正式我们的不足之处。好在,我们的国家越开越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立足当下,重新审视教育
“如果没有高考,教育会是怎样?”如果没有高考,我觉得中国会培养出更多的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人”。
正如谢凡谢主任所说,好的教育应该是把“人”当“人”看,把孩子当孩子看,培养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才,让每一个生命个体感觉到活着有希望、有盼头。以前,我们培养的人中,“高分低能”的人大有人在,今天的“高分”并不带表他日的“高能”。而我们今天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通过今天的学习,在未来的道路上从容应对、披荆斩棘。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意义感,不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帮助孩子发现和寻找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自科举制度以来,“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在选拔人才方面占有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发展培养过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但凡事都有利弊,试想“如果没有高考,中国教育会是怎样?”个人觉得,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高考”,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毕竟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到人的差异性,没有完全做到因材施教,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唯分数论思想根深蒂固!如果我们能做到将“传统学习”与“创新学习”有机融合,能更多的关注学生能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养成,就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型人才,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没有了“唯分数”的指引,老师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而不只是只盯住“书本”,以“书”教书。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的轻松,更加的主动,更加的快乐。老师与学生关注点的转移、压力的释放,会让教学更快乐让学习更简单,让生活充满希望,更有意义!就不会再有“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孩子们爱我所爱,选我所选,快乐成长。此时此刻,学习才真正的发生!孩子才真正的快乐,教育才真正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