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期简书投稿专栏易效能®️时间管理成长励志

[技能] 拖延症的根源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92人  rosemerry_sh

拖延是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的推迟。拖延使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无法完成,或者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才刚刚启动。

拖延是一个中性词,它不等同于拖延症,对于有些事我们确实需要采用拖延的方式。比如临时的事件,如果不紧急,可以先记录后,延后处理,关注手中事的进度。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这是一种损害身心健康的病,如长期不根治,会导致自我价值感认知极低,并带有负面的情绪。

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来治疗这种心理上的疾病,要从产生病症的根源入手,根据表象制定对应的方式,下面讲述几个典型案例:

1. 心理因素

(1)不到时间,决不处理

解决方案:制定梦想、目标,烂开始,好开展,好结果。

很多人很习惯的在生活或在工作中,不到时间临到截止日前不做事,或是不习惯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总是在埋头救火。这类人不是没有时间,而是缺乏安排,或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这种行为会导致人一直应对着完成任务,作为一种机器人式的生活和工作。更多的加班,更多的两点一线,使得空闲的时间只能通过最低级的放纵来获得调整。

这样的人生没有目标,没有希望,不值得过。一个人要有梦想有希望,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如果只是混日子,那每天都是复制品,没有任何意义。不管以前怎么样,就从现在开始,合理安排好每一件事的计划,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达成,生活将从此改变。当然这种习惯性的思维也不是想改就能改的,要给自己一个奖励,一个肯定。每天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是否做了一些提高式的处理。给自己一个微笑、肯定的赞赏,或是买个礼物送给自己,都能让自己获得重生。

制定目标

2.环境因素

(1)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患得患失,使自己容易被其它事所吸引。

比如:开手机是找聊天记录查资料,往往会被群里那么多未读消息数,或会被朋友圈评论的数字所吸引,忘记自己的关注点,去做了本不应该去做的事。

解决方案: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事上,排除外界的干扰。

第一点:重要资料不要存在微信中,用其他软件存放。比如日历、印象笔记等都是很好的暂存工具,尽量使用电脑、手机都可以通用的软件。这样可以一方面可以避免打开不必要的软件,将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使用电脑的软件能避免接触手机,能更好的专注手中的事。

第二点: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所有的群设置“消息免打扰”模式。真有急事以电话沟通的方式,降低对微信群的依赖感。等中午休息或是下班后,可以挑选一些必要的群进行查看。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把关注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第三点:手机开静音,只有当电话时有连续的震动,其它时候它更多的只是一个摆设。如果觉得自己无法接受诱惑,就把手机放在看不到的地方,眼不见为净。

专注

3.任务难度系数高,笼统不具体,无法下手

(1)很多人都有学习时间管理的概念,但想要培养的习惯太多了,根本不知道如何培养。

解决方案:调整心态,放下焦虑,活在当下。

第一种:找出自己最重要的需要改变的一个点,每天简单重复的当成任务去完成,刻意的练习后,养成自己的习惯。每天反思自己当天是否比前一天有进步,进步那就说明有成效,如果没有感觉到进步,就必须反思,明天我应该如何改进。成效的建立能提高自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愿意再往前跨一步。

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二种:有些人找不到自己到底要养成什么习惯,其实很简单,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方面可以听时间管理100讲,跟随着100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而另一方面就是从早起、晨记、运动开始培养习惯。一次只要培养一个习惯,比如说每天坚持22:00以前睡觉,5:00左右起床。习惯早起后,就会产生后续的动作,我能做什么?可以自己做个晨记,或是开始阅读,又或是开始给家人准备精美的早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很好的利用早上安静自由的时间,能获得心情愉悦的最大的能量。

一次只做一件事

习惯是由知识、技巧和意愿所组成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 为何做。技巧提出了怎么来做,通过100讲、进阶课等关于时间管理的课程都提供了技巧的说明。简单相信,参考照做。意愿促使想要做,意愿的大小直接影响对执行力的推动作用,也会直接影响到习惯养成的时间。

习惯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在个人主动的愿意下,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是人行为的一再重复,看似毫无意义的事,却变成了优秀的开始,卓越的基础。

(2)第一次接触处理的事件或害怕任务完成的后果

解决方案: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合作双赢。

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个第一次,积极主动的勇敢面对。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化的前提是需要灵活使用PAS法则。

PAS原则中P(Picture)表示为画面,要预测项目完成的效果。有了美好的愿景,就有前进的动力。A(Activities)描述具体行为,行为由“我+动词+参与人员+事件”组成。S(Sequence)找到项目行动的关系并排序。

PAS原则

行为必须要分解到“可执行的程度+可校验”的行动项。“可执行程度的行动项”是指行动项可量化的指标。可校验是指在完成后可以与预计期望进行比较,从反思得到可精进或可改进的方式。比如我要购买年货,这是一个项目,但不是一个可执行的行为。购买年货还可以分解后续动作,预估春节邀请朋友的数量,购买年货的清单、确认购买的地点(线上/线下)等。细致划分的原因,一方面是理清思路,有计划的按步骤执行,另一方面通过反思的执行,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

项目的执行可以通过圈子化的方式,以互赖模式与其他人合作。与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增长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思路决定出路,让自己更有前进的动力。

合作双赢

(3)使用新的软件、新的技术的恐怖感

解决方案:点搜问,以自我问题解决为主导,学习软件使用。

“简单的事情工具化”,很多简单的事是需要通过工具的方式来完成,很多人对新的软件使用更恐惧。我更换新系统时,被用户指责不好用。但时间长了,用户也觉得比以前系统好用很多。这是人的本性在于趋利避害,如何让自己能顺利的进行软件的使用,最根本的方式是问自己:a.我能用软件解决什么问题?b.处理后我想达到的效果是什么?c.我下一步需要如何做。

工具化

第一点:要学会使用一种软件,必须要了解软件的功能是什么。我们不要把软件想象成一个软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不现实的。每个软件本身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按其最主要的功能来安排需要处理的事件。比如日历是固定事件的清单管理,它也附带着待办项的管理。但由于待办项并不是日历最主要的功能,使用omnifocus软件的情景方式,通过空间、工具、能量、人物的分类,就能达到多维度的事件管理模式。

第二点:软件是使用不坏的,所以放心去点击每一个按钮,去测试每个按钮的作用。现在的软件大多是以云服务的方式存储,只要连接到网络,就算误操作删除数据都会对其有保留的时限。通过操作软件无法试出的功能,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可用的资料进行研读。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工具化的事可以通过圈子化的方式解决,用别人的经验告诉你应该如何去处理。整个过程就是自己的梳理问题的过程,只有自己去找答案,能得到比答案更多的操作技巧。

拖延症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别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别给自己找任何别的事,别给自己找任何松懈的机会!现在,马上,立即执行!

现在起,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