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今天如何做教师微小说专题

103.不能把榜样当成棍子来打孩子(读书笔记)

2018-07-26  本文已影响4人  161f09651b9e

                   

  在《东吴相对论,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上)》这一期节目里,吴伯凡谈道: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把孩子跟别人进行对比。这种恶意对比,你看谁谁谁怎么样,你怎么样,各种各样的暗示汇聚起来的时候,他就会跟周围的环境,跟他人产生一种对立关系。他面对一件事情,等等。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就是不安全感、不稳定感,或者说不幸福感,就成了一种习惯。所以,幸福是一种习惯。不幸福也是一种习惯。

  我认为吴先生这些话有道理。各位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以为树立榜样总会有好处,不可能有坏处,不是这样的。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的家长每次都批评我的时候都要表扬邻居的那个孩子,则邻居的孩子就是我的灾星,我会恨死他了,因为只要父母一提到他,我就倒霉。这种时候,父母还要我多到他家去玩,不是做梦吗?我避之唯恐不及。如果我的老师每次批评我的时候都要表扬班里的一个尖子生,以后我很可能见到他就自惭形秽,增加了自卑感,于是我也躲他远远的,或者我巴不得他倒一大霉,让我也开开心(这是在塑造孩子刻薄的性格)。这就可见,树立榜样,如果进行恶意对比,给孩子造成过大压力,效果就是负面的。于是你也就明白分数排队的恶果了。考试分数排队,其实就是把高分生当成棍子来敲打低分生,这是在制造厌学,制造学生之间的矛盾。我的意思不是反对树立榜样,我是说,树立榜样应该采用引导的方式,决不搞恶意对比,甚至根本不搞对比,只是把那些榜样的事迹介绍给学生,剩下的事情就不要管了。是否向榜样学习,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自主选择。有的学生也可能主动拿自己和榜样对比,以寻找差距,这是好事,教师可以鼓励,但我主张不必大力提倡。我想,只有这样的榜样,才有力量,不能把榜样当成棍子来打孩子。

  以下是网友“achine-ff”在搜狐博客上的留言: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忽然想起本学期在实习班主任组织的一次班会上学生表演的相声。其中有一小段:‘我们从小啊,就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相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可见恶意对比的负面影响。

我自己的学历中,也有这样不好的体会。我们家的楼上就住着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学习成绩经常是年级第一,特别用功,比我低一个年级。我们在同一所重点初中和高中读书,我在班级里的成绩也比较靠前。本来人家好,是一件和我没有任何冲突的事情,但是我妈总爱拿我的成绩和人家的比较。我和她 的 卧室在上下楼,从前楼就可以观察到我们谁先熄灯。总有好事的人跟我妈妈报告,说我比人家早熄灯多长时间。这经常成为批评我的理由。虽然后来我们也经常一起结伴骑车回家,但是心里总有不舒服。其实就是被“榜样”的鞭子抽着了。

读后感: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平常在聊天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拿某些看起来过的不错的人来说事,比如小区里,那个同事啥的,买了什么好车,又买了房子,生了几个小孩,小孩多么有出息啥的。什么都是别人家的好,自己的幸福看不到,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其实这里面是有误区的,人总是有意识的选择那些感兴趣,表面的东西。也许确实你有所缺失的东西,如果被人为的放大,天天说事。说着说着,越发会让你忧虑和着急。你永远不太可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都了解。也许有的人确实很有钱,但是他不一定过的幸福和快乐啊。有的小孩子确实成绩也好,多才多艺,但是也不见得一定就愉快啊。

  所以,我们更多需要做的是把握住自己的幸福。比如你的身体健康,你的工作顺利,你的家庭稳定…..攀比是不太可取的,当然,不是说就安于现状,居安不思危,但是万事还是有个度,过犹不及。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当然也是人生的一大意义之所在,但是你也要弄清楚对你而言比较务实一点的目标是什么。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不可好高骛远。

  而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在当下这个竞争时代,有第一,必有第二,还有倒数第一。我们应该提倡的是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比如果儿可能在数字计算,在记忆层次,思维层次还算不错,但是他的人际交往,表达,自理能力可能就不如别人,他吃饭比较慢,总是倒数。但是如果你总是强化这个问题,可能会造成一种心理阴影,其实小孩子还是有比较强的自尊心的,还是要以鼓励教育为主。

最近一段时间最热门的事件要属北大校长读错字的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的。我想,北大,清华的校长压力也蛮大的。特别是北大,之前的蔡元培,胡适那真是一代大家,也得到大多数的知识分子的认可。那么作为继任者,榜样的棍子一直都在那里,即使你不说错字,估摸着别人都盯着你,会指点你,何况在这么重大的场合读错字。就我个人而言,此事可大可小,中国的汉字确实比较复杂,我平时打字的时候,遇到生僻字也常常不知道怎么打,还要百度一下。那么这位老校长可能平时看书写字不算太多吧,多在研究吧,可能一直都以为就是那个发音也不为奇。很多人攻击他,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对当前教育的不满,特别是对我们国内翘首的两大学府失望,当然目前的制度也造就了现状,大学失去了应有的光彩,特别是独立自由思想的发挥。大学教育的行政化已经是无法改变的趋势,大学教育的“沦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比起武大的“传奇校长”刘道玉也是差远了。所以板子就打到了这位倒霉的校长身上了,不过有些言论也是过了一点,若还有人身攻击就更不应该了。大学的校长们也只不过成了替罪羊,估摸着很多校长也是左右为难吧。反正这碗饭不是很好吃,所以估摸着将来校长们每次公开场合的发言都要仔细掂量和琢磨再三了。

所以就本文的观点,我也比较认可,这种树榜样的做法真的是不太值得宣扬的,弊大于利。对榜样自身的成长其实也不利,我们的学校和社会环境需要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每个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自身的成长和进步还是更重要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