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澜细语谈教育教育婚姻育儿

在你的时区里,你是正当时

2017-05-08  本文已影响338人  微澜细语

今天,遇到一个家长,职业是中学化学老师,另外一个身份,是一个正在经历青春期成长之痛的孩子的父亲。

因为一次转学,孩子在学校文化上出现了不适应,导致学业成绩下滑。为了让他重拾自信,初二的时候将他转回到以前的学校,却发现已经产生了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进入初三,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极为迷茫困惑,每一天不想起床,不想去学校……看着自己的孩子焦虑、自责乃至消瘦,这位父亲的伟大之处,是为孩子办理了一年休学,让孩子每天睡到自然醒,阅读喜欢的书,加强体育锻炼,坚持练字。

这位父亲说,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我相信他会想明白的。我愿意等待他自己主动提出,我要回学校。现在他充满困惑——他问我,你拼搏了一辈子,你觉得你这样活着有意思吗?他所追问的,是人生的价值,是对未来的思考,15岁的孩子能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应该感觉惊喜!

这是孩子之幸,也是这个学校之幸。因为有这样思想格局的父亲、教师,并不多见!

这位老师和我说,“因为工作忙,他的童年时期我们陪伴太少,他相当于是独自长大的,读了很多的书,也非常独立有主见,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听,陪伴他,一起度过这个最艰难的心理不适期”。我相信,这位父亲,并非不着急,但是他能够坚定地等待,是因为相信,这一年的时间,相对孩子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一生而言,其实很短但很重要。显然,这是一位懂得倾听儿童声音的父亲。

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对于儿童都需要保持一种“倾听”的态度。倾听儿童的声音,是通过儿童的言说,努力探究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其是倾听的问题,不如说是教师、家长的心态问题。

“倾听”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尊重孩子的差异,呵护其独特个性,是每一个父母、老师的基本素养。

——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儿童的心情。“移情性理解”是所有家长、教师作为成年人应该有的品质。不能站在“我是为了你好”的角度,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和价值取向来替代孩子思考,而应该抱有同理心,去接纳对方,才能与之沟通,达成一致。

什么是同理心

——相信孩子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思考品质,不要以为12-15岁的少年,只会思考今天吃什么明天玩什么,实际上他们的日常困惑,已经涉及到生与死,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他们需要与智者对话,一起探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价值所在等等。有意义的是,一旦他跨过这个内心挣扎的过程,他到30岁的时候不需要重新长大,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思考清楚了他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相信,一个想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比糊涂过完一生的人,人生境界多少会有差异。

——真诚接受孩子的种种情绪表达。孩子整日迷迷糊糊不知所谓,不想去上学,不想读书,发呆消沉、愤怒抑郁等等,实际上背后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些情绪的后面到底是什么,家长、老师应该有技巧地观察、询问,而不是讳疾忌医地回避,拖延。

倾听、等待,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对自己的自信,也是一种对孩子的信任。这样的自信,需要一种专业的思考:

——儿童在成长中。这是一种“从成长是一个过程来看待儿童”的观点。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遇到的问题,都是成长驿站,需要停留下来,等待他思考清楚,避开陷阱,主动跨越。

——儿童在关系中。这是一种“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观点。洞察孩子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与自己建立关系、与父母、与成年人、与同伴等建立关系、与社会建立关系,在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的是一种什么体验,父母、老师与之共情,才能真正理解问题所在。

这位父亲,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的缺失带来的心理问题,也认识到,孩子此时遇到了与自己建立关系中的困惑。因此而选择了与他一起去面对——休学,并不等于不学习,而是在一种慢下来、静下来的环境中,独立思考未来的方向,审视清楚内心的需要,这样的一种成长,反而会更有品质。

信任自己的孩子如一颗种子,花开会有时,所有的等待,不过是正在积蓄花开的力量。每一颗种子,会在他的时区里,灿烂绽放。

放轻松

你没有慢人一拍

你没有先人一步

在你的时区里,你是正当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