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一步步地学着自律

从马斯洛需求层级看贫穷教会我的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完颜洋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出生在北京农村的我,曾因为贫穷而深深自卑过。脑子里的碎片有以下几件事情:

1.农活:虽然是个女孩,但我并没有被富养过,空闲时间被农活填充了许多的空白,我干过的农活有:喂猪、喂驴、喂鸡、喂鸭,收玉米、收西红柿,建温室大棚等等……其中,我最讨厌的是收玉米,因为会被玉米叶子剌的遍体鳞伤,要有段时间才能恢复;我最喜欢的是喂猪,我曾经养过一只出生时个头儿特别小的小猪崽儿,那时家里的母猪生了十几只小猪,这个小猪因为出生时体弱而吃不上奶,爸爸说照这样下去,这只小猪活不了两天,我问爸爸是否可以把小猪给我养?爸爸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去隔壁邻居家买奶牛产下的奶一点点把小猪喂养的很壮实,它是只很聪明的小动物,喜欢尾随我,我去上学,它就把我送到家门口,平时跟我一起玩耍。后来,他越长越大,被爸爸再次圈养在猪圈里,最后也没逃脱作为猪的命运,但,至少,它曾经有过一段时日的快乐时光,而这段记忆至今还藏在我的心里……

2.羡慕:高中时我因提前返校而不能进入宿舍,走投无路的我给城镇里的同学打电话,一个女同学很大方的欢迎我到她家住上一晚,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住在同学家。女孩的家住在学校附近,家中只有她和外婆一起住,她的妈妈是个摄影师,长期外拍不在家,她给我看她妈妈为她照的漂亮照片,真的很美,对于每一个爱美的女生来说,这的确很让人羡慕。我真的好希望自己也有同样的美丽照片,记录下自己最美好的年华。这也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份收入买了数码相机的原因。

3.婚姻:姑姑家里的姐姐长我八岁,跟我关系特别好,但高中毕业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不得不去市区打工,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个市区里的人家,那个姐夫要大她十来岁,我曾经几次去她家玩,因为我对城市充满了好奇,但我发现,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并没有让姐姐过上让人羡慕的城里生活,反而令她更为辛苦。有一种活的辛苦是物质上的,有一种活的辛苦是精神上的。这也是我最终要选择门当户对婚姻的原因。我认为,物质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的,但精神上若被套以枷锁,就会终生被禁固。

我的确很幸运,我想要的都在努力的实现过程中,中途遇到最大的不幸就是得知妈妈癌症晚期的噩耗,那时被告知妈妈最多只能再活半年了。我当时瞪着眼睛望向窗外,眼泪就被瞪出来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刻,我开始加速成长。记得当时老公第一时间上网搜寻说国内顶级的专家的号已经挂满了,很难约到。但当时的我,第一次动用自己的资源,快速且幸运的约到了他,并让妈妈接受了他的治疗。现在妈妈已经度过了两年危险期,并马上度过五年的生存期,当初妈妈给了我生命,我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延长她的生命。

这次全球性的疫情之下,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我问老公,如果我们两个人都没了收入来源,将能生存多久?三年、五年、还是十年?我后来给自己的答案是“很久”。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老公孩子、照顾好父母。这种能力不限于收入层级,这种能力是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小时候经历的艰苦生活所磨砺的,在我的骨子里。

现在的我,喜欢那个曾经在麦田里自由奔跑,欢快畅纵的我;喜欢那个曾经扑蝴蝶陷入泥潭努力爬上来的我;喜欢那个懵懂无知,不知天高地厚的我……

我从人需求的底层努力攀爬的样子,是我最喜欢的姿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