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学习的三种认知模式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认知过程,当我们在学习时,这个认知过程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本文以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为例,说明「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三种认知过程:选择、组织和整合。
一、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为我们呈现了人类信息加工的系统模型:
△ 图1: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我们从图1的最左边说起(在「多媒体呈现」下面)。信息以语词和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比如现场演示、纸质书本与在线课件)。语词可以是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图像则可以是静态形式(比如插图、图标、示意图、地图和照片等)或者动态形式(比如动画或视频)。
再看第二列(在「感觉记忆」下面),语音信息进入耳朵,并在听觉记忆系统(听觉/言语通道)中表征为声音,而印刷文字或图像则进入眼睛,并在视觉记忆系统(视觉/图示通道)中表征为图像。
再看第三列(在「工作记忆」左半部分),如果学习者注意到感觉记忆中的某些声音,那么这部分声音则可以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深入加工(如图中「选择语词」箭头所示)。同理,如果学习者注意到感觉记忆中的某些图像,那么这部分图像则可以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深入加工(如图中「选择图像」箭头所示)。
在这里,书面形式的文字也可以转换成语音形式(如图中从「图像」指向「声音」的箭头所示)。接下来,学习者有意识地将工作记忆中的图像组织成图像模型(如图中「组织语词」箭头所示)。同理,学习者也有意识的将工作记忆中的图像组织成图像模型(如中「组织图像」箭头所示)。
在最后一列「长时记忆」中,学习者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原有知识,与工作记忆中的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进行整合(如图中「整合」的箭头所示),最终整合得到的学习成果将再次存储到长时记忆中。
二、意义学习的三种记忆模式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呈现了意义学习的三种记忆模式: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 表1:意义学习的三种记忆模式1.感觉记忆。它以原有的感知的方式表征信息。这种记忆模式的容量很大,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大约只有1/4秒)。语音信息进入耳朵,会在听觉记忆系统(听觉/言语通道)中表征为声音。而印刷的文字或图像进入眼睛,会在视觉记忆系统(视觉/图示通道)中表征为图像。
2.工作记忆。它以经过组织的方式表征信息。这种记忆模式的容量很小,除非及时进行主动加工,否则其维持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不到半分钟)。
3.长时记忆。同工作记忆一样,长时记忆也以经过组织的方式表证信息,它的容量很大,而且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年)。
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结构特征对我们了解学习行为有重要的启示。相对其他两种记忆模式的容量来说,很明显,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瓶颈所在。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习者必须更加仔细地选择进行深入加工的相关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把这些信息组织成一个连贯的表征,帮助学习者组织所接受的信息,以便减少记忆模式的容量负担。
三、意义学习的三种认知过程
从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三种基本的认知过程:
1.选择。对所呈现的语词和图像的相关部分予以注意。
2.组织。对已经选择的语词进行组织,以形成连贯的言语模型;对已经选择的图像进行组织,以形成连贯的图像模型。
3.整合。将声音表征和图像表征相互联系起来,并与原有知识相结合。
△ 表2:意义学习的三种认知过程上述认知过程是推动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产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所在。为了能在多媒体环境中产生意义学习,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这三种认知加工过程,即选择、组织和整合新信息。
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这三种认知加工。从工作记忆指向长时记忆的箭头代表了信息的编码过程。
△ 图2:认知过程与记忆模式的关联有必要指出的是,认知过程的发生与推进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所呈现的三种学习认知过程,只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从而更有意识地自我反思与监控学习过程,或者协助他人改进学习方式。
▌本文由英知(enrichist.com)根据 Richard E. Mayer 所著《应用学习科学》(Applying the Science of Learning)相关章节编写,更多信息请参考原著或关注后续文章。英知(enrichist.com)团队致力于传播学习科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的融合,欢迎关注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