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半亩花田教育随想

荔林深处闻书声

2018-10-23  本文已影响107人  春华园

荔林深处闻书声

—一所小学校的阅读实践

      如果你在阳光下摘苹果,或者晒干草,或者为玉米除草,回家6个小时后,当你扭扭身体,或挤挤眼睛,你仍能看见阳光里的苹果,还有树枝和树叶。尽管你毫无觉察,然而印象已经残留在记忆里了。

    这是美国文学家、诗人爱默生的句子。我以为,读书的经历一定也是这样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暂时的离开与另一种介入。你所介入的那个世界,也会在不经意间留驻,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让你因此而更加富足、澄澈,以及幸福。

    因此,作为一名校长,我一直在努力做着的,便是把读书这颗种子植入校园,植入每一个师生的心田。

    今天谈读书,请允许我先从个人读书讲起。因为在校园读书活动中,校长自身的阅读是最好的行动引领。

阅读,创造自己的精神原著

    每个人有一条精神的河流,这源头在哪里呢?阅读便是这条河流的源头。生命中总有一些书、一些人像一盏明灯点亮我们的生命,指引着我们与真理相遇,与善良相伴,与美好前行。回顾四十年的阅读史,精神成长的脉络渐渐呈现:正值青春作伴好读书的时节遇见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通宵达旦的阅读将创造的激情深深值入青春的热血;初为人母时遇见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切身的阅读尝尽人世间叫作亲子的生命之爱;涉足杏坛时翻开洛克的《教育漫话》,开篇之语醍醐灌顶“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懵懂间“爱运动爱阅读”的种子悄然落心;渐感成长的高原期来临时偶遇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书》,在文质先生絮叨的诗性文字里豁然领悟教育即“润泽生命,启迪智慧”,深悟耐心与宽容才是最真切的爱;研究学校教师文化时寻到粱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哲学》,渐晓从比较文化视角和教育哲学层面去思考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人近中年时手捧钱穆的《人生十论》、齐邦嫒的《巨流河》、余英时的《中国文化史通释》、克里希穆拉提《365天生命的禅修》、王阳明的《传习录》,渐尝云淡风轻的人生风景,深深珍惜每一个当下,曾经的激情沉淀为使命“贴着地面飞行”。阅读让我领悟“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阅读让我践行“心中有爱,行中有爱”,阅读让我面对困惑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开朗 。阅读让我拥有一颗平常心从容面对生命的无常和幻灭。阅读,让我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

阅读,引领师生亲成长

    说到校园读书,自然绕不开教师读书。因为,“为了儿童,我们要从教师出发”。

    一所学校的高度是由老师的高度来决定的,而老师的高度则来源于”人生的认知+阅读积累。

    2014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被教育局委任为南山实验荔林小学的校长。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活跃着一群年轻的教师,他们年轻、热情,但同时也容易迷茫,这需要指引,需要精神的领导。因此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我们制定了行动计划。其中教师阅读成为最重要的成长引擎。

  荔林书会

一个温暖如春的冬日里,丹桂飘香,在荔枝掩映的图书馆里,“荔林书会求真知,阅读点亮心生活”为宗旨的教师读书会正式成立了。我们请来了全国知名阅读推广人袁暁峰校长为老师们做主题报告《阅读,为了美好的教育生活》,集团总校长亲手为每位老师送上《教育是慢的艺术》。

“读书,就是生活,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座连接幸福生活的桥梁”。

当阅读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时,它不受时间、空间、人物的限制,可以是午饭后的休憩时光,三三两两围坐在校园内的林荫小道上,可以是放学后宁静的图书馆,也可以是周末晚上的“旧天堂” ,海阔天空的随意。两年来,“旧天堂”、“我们书房”、“荔林公园” 、“爱阅公益”都留下了读书会的身影,老师们在这里浸润书香,浸入骨髓,享受阅读。读书会成了老师们的精神皈依。

慢慢地,我们将会有各种不同主题和形式的读书活动:心灵之约读书沙龙,亲子共读分享会,专业成长读书论坛。最有意思的是每周的教师例会前,教师都会分享一本最近最喜欢的绘本成为我们独特的会议文化。

荔林书会旨在倡导一种书香生活方式,希望籍此为每一个教师“创造自己的精神原著”加油,阅读唤醒了教师自发展的本能,鼓励每一个教师经由阅读与实践创造自己生命的品牌。

亲师生共读

每天早上的荔林晨读带我飞开启美好校园生活。每班成立图书角,孩子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书带进教室与大家分享,学校把最美的图书配到图书角。

彭春老师执教《天蓝色的彼岸》。和家长互动交流。

肖云老师执教《狼王梦》指导孩子们画的思维导图。

陈曲云老师执教《逃家小兔》后孩子们创编的绘本。

亲子共读

每周都有故事妈妈进班级,她们把最动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每学年开学初,我给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办亲子共读专题讲座,和数千名家长分享亲子共读方法。每年的11月份定为学校读书月,学生、教师、家长共读一本书;写读后感;制作精美的书签;经典诵读表演;把阅读的种子种到每个孩子的心田,书籍为他们打开一座座秘密花园。

与专家学者对话阅读

  两年来,我们把作家、学者请进校园讲座,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月刊》编辑林茶居先生为老师们讲《创造自己的精神原著》;张文质老师作《教育是慢的艺术》讲座;陈诗歌给孩子们带来了《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耕林童话馆敖德为家长朋友带来《给孩子一根飞翔的树枝》,中央美院的向华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最美民间童话》,知名阅读推广人周其星与我们的老师对话《彩色的阅读教室》。亲师生共同享受这精神盛宴。

教师、学生、家长组成阅读共同体。阅读成为我们追求的核心素养。阅读,让我们拥有幸福人生的能力。

阅读探寻教育真义

    大家知道那个著名的田鼠阿佛的故事吗?秋天田鼠们都忙着采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禾秆。从早到晚,他们全都在忙活儿——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阿佛。 他一心采集着阳光、颜色和词语。到了冬天,他们一点一点地啃光了几乎所有的坚果和浆果,禾秆没了,玉米也成为回忆。这时他们想起了阿佛说起过的阳光、颜色和词语。于是,阿佛让他们闭上眼睛,阿佛说到太阳的时候,那四只小田鼠开始感觉暖和些了。说起蓝色的长春花,长在黄色麦田里的红色的罂粟花,还有草莓丛中的绿叶子。阿佛说着,他们就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那些颜色,就好像画在他们的脑子里一样。 阿佛还用采集的词语说出了一首美丽的诗……

现实境地中的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在叽叽喳喳、吵吵闹闹、吃喝拉撒、不断的投诉、小纠纷这些很碎小的情景当中,如果我们不带着一颗柔软的心去面对,你很可能看到的就只是这种烦恼和琐碎,把人的心越炼越僵硬,时常会处于“倦怠、焦虑和失落”的冬天中,忘记了春天、夏天、秋天的多彩和美好,而阅读就是收集阳光和颜色的过程,是唤醒美好的行动,借由阅读领悟教育的真义,柔软自己的心灵,以一颗诗心和童心面向儿童。

荔林书会共读的第一本书《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经此书的阅读懂得了生命的丰富性、差异性、独特性,形成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共识,缓解了教育过程中的焦虑、困扰。多了一份“静候花开”的从容淡定和“守得云开见日出”的坚定达观。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有了对生命深刻的洞察,有了对孩童身心规律的了解,自然会拥有“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教育艺术。

我们共读的第二本教育专著是《静悄悄的革命》。读书交流会上,茉莉、刘畅、莲芳、杨静、路漫五位老师的分享带给我们许多课堂实践的理念和操作,认识到“用心的倾听”对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体悟到经营“润泽”的课堂需要师生生命的在场。只有课堂的改变才能真正带来学校的改变。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根植于每间教室,需要每位课堂上的老师去创造“综合、反思、活动”的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所以追寻教育的真义关键在于追寻教师的真义。追寻教师的真义应从教师的阅读入手。

阅读,渐渐改变着老师的生命状态,教师在博客上,在微信上这样写道:

我想,我是个心怀美好、认真生活的人!跟孩子们一起读儿童文学《天蓝色的彼岸》,与优美的词汇作伴,与感人的情节作伴,将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跃然纸上,感悟生命的真谛——生时惜福,死而无憾!——彭春

读书可以让人成长,让我们站在以前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去思考,去感悟,长此以往,在书卷的熏陶下,浮躁的我们可以变得更加从容、优雅。

                                  ————李梦沙

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学习,对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语文课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而是将诗文以及这个大大的世界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尽享风光旖旎的快乐人生!      ——————刘畅

阅读使我完善专业知识,培养了我高瞻远瞩的教育观,帮助我提升人格的魅力,洗涤我心灵的尘埃。持续的阅读,使自己的知识如溪流,源源不断,我对自己的教学越来越自信,在孩子面前很坦然、收放自如…  ————林莲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阅读、学习,我们的思维才能不断的提升,只有我们的思维意识改变了,我们才不会错过铸就孩子们希望和梦想的黄金时刻。——陈昆

老师们由衷地感慨:原来与经典同行的生活是如此幸福。书籍为我们打开探寻教育真义之门。

    西塞罗说过: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一个人,一所学校岂不如此?一路走来与书籍相伴,一路前行与经典为友,只为做“小王子的点灯人”、“麦田里的守望者”,待到白发回首时,不负一叶书香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