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国学微尘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综述三:孔子的教学成就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140人  背后国文

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还有“十哲”一说,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2》)这十个人物大家不陌生,他们在《论语》里经常出现。既然经常出现,他们和其他弟子有不一样的表现。

例如排德行第一的颜渊,孔子二次公开夸奖他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2》)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6》)另外,孔子也特别称赞颜渊“三月不违仁”,“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等等。其他像口才超好的子贡,刚直果决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有,刁钻精灵的宰我,气度恢弘的曾子等贯穿于整部《论语》,他们的一言一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孔子思想的广博精深,而且感受到孔子和这些弟子们的生活气息和人格魅力。

孔子是最注重礼的,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14》)礼乐制度可能在周朝以前就有,但没有发展和规范。从西周开始,周公建立的礼乐制度不仅很好地为统治者服务,而且大大约束和规范了普通民众的行为,孔子倍加推崇,如“三年之丧”,“绘事后素”,“礼之用,和为贵”,“不知礼,无以立”等,他不仅希望学生们知礼、守礼,更希望全社会的人懂礼和践行礼的要求。他答林放,责冉有、子路,斥宰我,一切都是从礼的要求出发的。后世不仅齐鲁大地,很多朝代的皇帝都在他们的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念和祭祀的“孔庙”,这是礼的教化的一种体现。

孔子是最注重仁政的,为政篇开篇第一章他就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认为用德行来治理国家,才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接着他又举例,做对比来说明实行仁政的先进和合理性,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3》)只有用德行来教导人民,用礼教来管束人民,老百姓才能知廉耻并且心悦诚服,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他反对酷政,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他不赞成杀戮,他认为只有君子的德完全可以影响和改善天下的风气。受孔子影响的后世大儒孟子更是将“仁政“学说发挥到了极致,到处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各国国君接受并全面大力施行。

孔子是最注重教育的,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7》)他又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2》)只要年龄符合,有上进心,他没有不教的,同时他在教学过程中,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孔子是最注重君子成长的,因为君子之德的风使小人之德的草必偃。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每个人也都应该成为君子,而且每个人成为君子后都可帮助身边的人成为君子。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25》)人心都是向善的,修养品德的人一定不会孤单的。他们在修德的过程中,内心有强烈的自我要求,他们用他们的行动感召和影响周围的人。而一旦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人就行进在成为君子的路上了,他们一直不断砥砺奋进,影响和带领着同心同德的人按照君子的要求修养磨砺。孔子很少评价人有圣与仁的境界,达到善人的标准,他只说“有恒者”。他说“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人人有达成的可能,而圣与仁只是君子一直努力奋斗的最高目标。孔子不空谈理想,不奢谈梦想,他从不好高骛远,他反而昌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使他们逐渐进步,再慢慢步入更高境界。

颜渊早死,但他好学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子贡事业、财富取得双丰收,但他仍不断谦逊学习,视老师为日月,在老师死后主动守丧六年。

曾子、有子、子游、子夏等继承老师的衣钵,继续教书育人,将老师的思想发扬光大。

冉有、季路等积极入世,投身于邦国治理,用他们的智慧和忠诚影响后人。

不仅“十哲”,不仅“七十二贤”,不仅“三千弟子”,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用他们的生命捍卫着孔子的理想,用行动践行着孔子的思想,让儒学成为中国及后世的最大学说。

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浩浩荡荡,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自西汉开国皇帝刘开始,首开皇帝祭祀孔子的先例,影响了后世的每一朝帝王。到汉武帝时,董仲舒更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将儒学思想提高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到唐朝,韩愈这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儒学衰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他倡导的古文运动,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到了宋朝,程颢、程颐、朱熹等在儒学的基础上创建了理学,形成新的儒学。

明朝的王阳明知行合一,发展儒学思想,创立了心学。

清朝虽是满族统治,但儒学思想仍然影响了像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

儒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根深蒂固,历久弥新,无时不闪耀着熠熠光辉,无时不散发着孔孟思想无穷魅力。现在的人们能避开仁、义、礼、智、信、忠、恕、孝,这些儒学的闪光点无一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的生活。离开了儒学,我们还能谈什么中国人,就连人都资格评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