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花高中语文课文

我这样跟学生聊汉字

2020-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看云老师

    活了3600多年的汉字,从神殿庙算的圣坛灵火,一落入人间烟火之后,似乎一直都活得不太好。

      有人会说:怎么会呢,我们一直敬惜字纸,一直把读书认字视为万般下品之上品。是的,外国人不说字,说字母。我们爱说认字,却极缺汉字意识,而随洋人重视词语,语法。字典很少,多得是词典。认字,只为了会写名字,不当睁眼瞎;会组词造句,不丢分。有人测字,那不是迷信吗?有人扣字眼,就讥之为咬文嚼字,书呆子,酸文人。       这就是自己不识自己的货。说这是狗咬吕洞宾,过了。说是不识好人心,却也合乎常态常情。汉字的好心,真有几人识得?

      科技进步发达,并不意味着思想进化伟大。     

      数典却忘祖,那是轻的。重的,有怨祖骂祖,甚至于要灭祖而拜洋文字母为新父。汉字被憋屈死了,古文自死板,人也就灵醒不到哪儿去。

      难怪中学生有“三怕”:古文,作文,周树人。

      三十多年前刚入职,有一女生问道:当代人,为啥要学古文?

      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了鲁迅当年的咒语“汉字不灭,中华必亡”,没想到焚书坑儒,没想到文化大革命……

      我只想起了当时流行的一问:中国人,为何要学外语?当时曾有一学生以极端方式来正告世人绝不学英语的决心与奇志。

      我当时的回答只是“官宣”式的照本宣科。后来也补充了一个书生式的答案:学古文,至少可以多活好一世——前世。

      后来,有了流行一说:不学好文言文,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再后来,面对说也说不清的糊涂的爱,我则写专文来说:爱,就是这个字(繁体愛字)。

      还有,朋友,原是两个词:朋,志同道合,一起赚钱的人。友,伸手相助,一起花钱的人。美,羊大为美,戴着羊头面具而跳舞的人,才是神般的美。丑,醜,醉鬼非人,非丑莫属。人,彼此不支撑,何以成人?若不撇开即成苦,各能捺住才成名。撇捺人生。 同与亡搭档,心竖则为忙,心横则为忘。心上生悲即为悲,心上有音即有意。有心则存,有土则在,我存故我在……

      汉字,真是太神奇了!

      而今的事实是:似乎没有那么多人质问:中国人,为何要学外语。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学汉语。日本的阅读考试,古文占回分之一。中国的课本古诗文占二分之一。高考150分占35分左右。全民已重经典。

      古文,正是检验汉字意识和识字能力的试金石。     

      可学生依旧怕文言。这种怕,绝不是理想的敬畏感。

      如今,我会以问代答,回答那一既热又冷的问题:

      现在为何有好多中国学生要学外语?为何有好多人去喝牛奶吃面包k歌?为何有好多做白日梦玩穿越爱科幻?为何有好多人总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为何有好多人要上坟祭祖回故园?

      其实一问就足矣:难道你想当不肖子孙羞对先人?

      补一问:到底人是死的,还是字是死的?是怕文言文,还怕丢人?——连个熟悉的字都解错,真是丢死个人!

      话重,情义更重。

      你营养均衡强健身心饱眼福,要活好多彩当下,活出更多精彩,认祖归宗祭祖先,要情感源泉不竭,精神支柱不倒,智慧宝典常翻,必由之路,只能是致敬经典,重新识字,亲近古文,鲜活文言。

      其实文言文,古文并未完全做古,而是有形、无形、变形地,鲜活地活在当下。她不是不速之客,更不是入室强盗,而是一位如约而至的熟悉的陌生友人。

      这位老友,活得是这么的诗意,这么的经典又艺术。她饱经沧桑,走过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满怀苦难与辉煌,屈辱与梦想。

      与她相遇相识,若能相爱,岂不是拥有了最悠久的文化聚餐,最丰盛的情感盛宴,最灵动的智慧启迪,最牢固的心灵支撑?如此,你岂不是踩在了最巨大的巨人之肩上?       你真的不想了解她?了解有多深,爱就会有多深。

      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于甲骨而生,伴谷雨而降,闻鬼哭而活,绵绵不绝,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呼风唤雨,开天辟地,活了3600多岁,依旧是青春靓丽,方方正正,又仪态万千。音容笑貌,见之如面,闻之似歌,笔走龙蛇,亦诗亦画传薪火。

      五千年灿烂文化一字驮。五千年风雨炼就神一个。她简洁凝练、含蓄内敛,却又丰姿绰约,风情万种惹人恋。

      其实,她也没多么憋屈,反而真如神一般存在。那如星星般繁多如星星般于长夜闪耀的名言警句,何曾离我们而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是的,的确还有一些生硬冷漠的说法,细心一想,原来也很亲切温和、鲜活生趣。

      通假字=别字,既相通音又同,借来一用,有何不行?借个字,大家方便。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阿Q还阿Q。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马上封侯。369,往上走。

      这都是谐音艺术,趋吉避凶。口耳相传,音同则可。当下,听到战疫,你会写出哪个字:瘟疫的疫,战役的役?都不错。

      一词多义=古今都有。大义不变,情意有别,灵活多变生新鲜。

      词类活用=君子和而不同,急中生智,及时跨界变性有个性。活用方显词灵活,不太死板,情随境迁意自变。国富民强,富国强民。学习强国。美颜相机。醉死梦生。山盟海誓。攻坚克难。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步步惊心。不科学,很魔法,贼葛朗台。若不活用,那来灵动,那来得心应手。

      粉红,网红,可不是一个红。杠精,精日,也不是一个精。光盘,光盘行动,既不是一同个光,也不是同一个盘。吃瓜群众。鸭犁。肿么了。有木有。神马都是浮云。

      路过你的路,痛苦着你的痛苦,梦着你的梦,幸福着你的幸福。

      高大上的主题词: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动静结合,健康睡眠”。

    豪华酒店广告语:提一壶历史的醇厚,在曲江飘香。

      若没有活用,用活,还有这些清辞丽句吗? 

      感人的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有一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时不苦,苦一世。穷家富路。穷与富,时与世,一句之中,竟然由一字来鉴定判定决定!听话听音,这可真要苦了你了!

      特殊句式=特殊情境特殊情,古今中外都特行。怎么了,你?写信地址,称名道姓分先后。仪式句式天下式,特别的爱,以特别的方式,献给特别的你。特事,特办,特情,特理,特殊爱,遵守常识讲例外。中央一套正演的电视剧,《绝境铸剑》,此题又是一常见的特殊句,不是么?

      当下,你我宅家抗疫,就是爱家爱大家,宅心仁厚!多好的宅,尤其是此时如此的宅!     

      至此,是否会有所悟:怕文言,其实是怕识字,怕深解那本不陌生的老友。学文言,始于字法,及于句法,通于文法,活于艺法,终得活法: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修炼,一种生活境界。

      一旦修得一活法,自在由自不由他。

    《美丽人生》方法→艺术→人生智慧与幸福!生活是美丽的,美丽人生。翻译与原文一比,高下自分晓,哲思味道,使动用法,该有功劳。其实,是主动的主宰。把人间活成了童话,把地狱活成了快乐的游戏。使人生美丽的该有多么美丽啊,该有多么神奇?虽然他只是一位平凡的爱人与父亲。

    《东风破》周杰伦: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除了老而弥新的汉字,还有哪种文字,有如此诗情画意?

      思考的芦苇,诗意的栖居。如果我愿意,纵使花时常病酒,衣带渐宽终不悔。

      经典,失而复得,弥足珍贵,纵使再逢似不识,也自甘之如饴。

      还好,文言文不只考默写、翻译,有位大家告诉我:文言文要学的是“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只是我不明白:如果不知汉字,不识汉字与外文本身有何质的不同,这象形又表意表音的情境文字,这半抽象又半形象的双脑文字,与那纯抽象的拼音文字,教、学起来又起点有何的不同?方式有何差异?情境如何悬珠?一个情治,一个法治,肯定有大大的不同。

      还好,小学不再从学拼音开始来学汉字了。还好“汉字六书”,已进课本课堂,憋屈坏了的汉字可以探出头来,伸伸胳膊踢踢腿,踢打出一片新天地。世外桃源那“初极狭”的入口,已隐约可见。

      字里乾坤不再神秘而遥远。

      有人说:改变心态只需一分钟,而这一分钟却能改变一整天。如果是改变了对汉字的心态,那这一分钟,能改变什么呢?一整天,整个一生,一个族种!

      有人说,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我则说:别抱怨文言难,那是你去看世界的眼。     

      现在的怕古文,真应是多了些敬畏的成分。别不自信,虎父无犬子,一旦敝帚千金,岂会数典忘祖自断根脉毁风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经典永流传,在你言之不足的咏叹歌唱中,在你不经意的线上线下日常间,在你不甘苟且的诗和远方里,在你周边的华文圈,在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里(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在你祖国以外的1.5人的笔下口中,在你动容的日本捐赠武汉抗疫物资箱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鄕”,:汉字,无时无处,不在鲜活又灵动的活着:古老又年轻,平凡又经典,快乐又艺术……

      人生识字糊涂始,识得字清智慧明。品文品字品开心,一字一境一新人。

      心存经典心,千年若比邻。传经承典继绝学的 “经二代”正在一个又一个的诞生。

    眼下春意正浓,阳光分外灿烂。春瘟正逝,久封的餐馆终于开门可以聚餐了。青春正遇经典,汉字意识正如生态意识,正在复苏。汉字英雄也成了常用词,汉字那迷一般美丽神奇的身影,正渐行渐近渐觉亲,那因憋屈而早已麻木的自信心正在清醒地挥手告别种种的奴性、媚态,游戏、作秀……

    现在,你又会如何解释汉评价汉字?比方汉字?比较汉字?解释汉字?

附学生的回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