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幼儿园》共读写作专栏

跟着《终身幼儿园》学习(7):我们离个性化学习有多远?

2020-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陈蕾FZ

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今天这个共读话题“个性化学习VS标准课程”,是在阅读《终身幼儿园》时,我就很有感触的部分。

在我原本的认知里,个性化学习就意味着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以适合不同的学生。这样想来,在现在的大班制且有应试要求的背景下,个性化学习应该怎么做?

此刻,我想起了“电子书包”模式下的课堂。记得当时,我们给技术公司在“挑战答题”的模块提出了修正意见。原来的闯关模式,做对了第一关就会自动解锁第二关,但如果还有错的部分则无法继续。而我们则希望第一关的结果会开启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学习之路。比如,100%通过的学生可以挑战高难度的题目,70%通过的学生继续巩固中等题,而那些低于70%的学生则可能要回归更基础的题目加以落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也就是同一时空里,虽然大家都完成了2组题,但实际上每个人完成的并不一样,这是根据每个人学习的掌握情况而划分的。

米切尔·雷斯尼克教授说:“个性化教学系统往往只能局限于具有高度且有清晰定义的知识科学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计算机可以通过多项选择题和其他简单的评估方式来考核学生的理解程度。……我们真心希望由计算机系统来掌控学习过程的速度、方向和内容吗?我对个性化学习的看法与此非常不同,它指的应该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掌控权。”

是的,“个性化学习应该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掌控权”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可是,标准化的课程之下,我怎么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掌控权呢?

雷斯尼克教授说:“所有学习环境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和结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适当的搭配方式和合理的结构形式。”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一定有方法可以在传统课堂里“增强学习者自主性的结构”。

而要增强“自主性”,则又必然会回到“热情”、“兴趣”、“内在动机”之中。人们会对什么样的事情有热情?从“个性化”的视角来看,课程与学习者自身联系越紧密,相关程度越高,学习起来就越容易。正如最近的直播教学,因为疫情的爆发,老师们不得不上,所以也就自然开始更多地关注技术如何与教学融合,这可能是比之前任何时候谈技术融合都多了自主性。那么,对于学生亦如此,因此我们应该创设与学生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

而个性化的另一方面,是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我们知道,有的人是视觉型学习者,他可以通过观察其他人做事就可以使自己学好;有的人是听觉型学习者,他通过听课就可以学得很不错;也有的人是动觉型学习者,他就必须亲手体验才能学得更好。最佳的学习方式,当然是这些风格的组合,但如果只选其一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在以自己偏好的风格下获得更好的学习。所以,我们的教学是否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如果仅是老师的讲述,即使再精彩,也会让三分之二的学生难以获得长足的进步。

最后,我们也不能把“个性化”与“孤立”混淆起来。效果不错的学习不仅需要个性化,也需要团队合作。在团队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部分,都可以为完成团队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正体现了个人的独特价值吗?

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我们离个性化学习,也许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

跨出第一步,距离就会变得更近一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