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改进之路:合伙人制(续2)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闻一多《死水》
任何一所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无论是“空降兵式”的校长还是“本土”成长起来的校长需要厘清的还是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基本因素,包括经济条件、地方政府、城镇化发展等带来的学校发展变化;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群体、中层干部以及骨干教师的问题;外部因素,主要是学生的群体,毕竟生源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挑战,其背后也是家长、社区等带来的问题。
无论基本面因素发生了变化还是没有发生变化,人,始终是最关键的。对校长而言,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抓住关键问题,并罗列出来,尤其是一种基于证据的真问题寻找,并抓住关键点的思考至为重要。有些校长求全责备,把自己折腾得很辛苦,结果该动的人一动不动。比如一个校长经过侦查,发现楼下有6个大箱子,停电,人手不足,或者看笑话的围观人等很多,那么作为校长,是举个人之力,把所有箱子一次性肩杠手提上到33楼呢?还是先尽全力,把一个箱子搬上去,作为一种示范与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把6个箱子都慢慢搬上楼?无论选择哪一个箱子,能搬上去一个,已经是一种胜利,是一种精神感召,是一种人心的改变。
因此,我对薄弱学校改进之路的观察,于环境,是从净化到美化,到生活环境的改变,实现学校生活方式改变到孕育学校新文化,其本质是育人环境的优化之始;于人,是从净心到凝心到静心,唤醒到凝聚到激发,目的是改变教师学校教育生活状态,其本质是人的价值追求的重塑,是育人环境的优化之本。
净化到美化到孕育学校文化,是育人环境的优化之始。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很多薄弱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薄弱学校,设施设备陈旧、校园凋敝,周边环境脏乱,给人一种特别的“贫穷破败”的气质,体现在教师身上,则是眼中暮气沉沉,脸上毫无表情,精神气质是一种“无奈与认命”。选择合伙人之路的校长则首先需要把所有人号召起来,把学校当作所有人的“家”----把墙面刷白,每个窗口、阳台、墙角扫去灰尘,撤换大门、展厅、走廊、墙上的字画,整理干净,尤其是卫生间,有些学校的卫生间“香”飘万里让人却步,实在无法忍受。很多人不重视如厕文化,觉得这和学校文化建设没有根本关系。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整洁的卫生间是人最根本的体面,人的尊严所在。在创导教师、学生一起整理“自己的家”也就是一种重拾体面的过程。然后才是尽可能美化它,因为让学校整洁干净,不需要太多钱,只要肯花心思肯用力气,而美化环境,一定程度上需要时间、经费和设计。兴义有一所高中,就场地而言这根本不应该是一所学校,但是校长带领教师学生平整荒地,种上格桑花,整个春夏季节,花开满坡,孩子们在追寻美的过程中得以净化心灵,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这种净化到美化师生生活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改变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养成追求文明、规范,有尊严的生活过程中,更是一种“不认命”的精神唤醒。在校长主动寻找资源、获得经费支持的情况下,改善师生就餐环境、住宿环境、教室环境,在改变中确立规范——提出不同的教师、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是逐步推动育人环境改进之始。
净心到凝心到静心,唤醒到凝聚到激发,是育人环境的优化之本。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想活得美,就要懂得制造仪式感。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在于: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唤醒教师、学生,不必非要首先从制度着手、从课堂着手,可以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制造一种仪式感,帮助确认教师责任感,帮助确认学生身份以及学生的学习为先的意识,也是合伙人制薄弱学校改进中凝聚人心的一种选择。
薄弱学校之薄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年龄偏大、结构不齐、教师职业倦怠人数偏多程度偏重等,除此之外,人际关系复杂、教师内部矛盾也是薄弱学校之薄弱的原因。教师群体懈怠,还是因为学校发展目标不明确、教师在其中看不到希望导致的群体性“荒”与“闲”。合伙人制的学校改进,校长首先得思考怎样让教师尤其是其中的骨干教师,把学校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情。净心则非常必要,让教师能够不悲观不妄语不争执,有条不紊回归到日常工作中,这可能是薄弱学校校长在唤醒人心上首要的工作。山东一位校长初到一个薄弱学校,发现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5-50岁,10多年没有进过新教师。他的唤醒就是从恢复多年没有的升国旗、学生体育运动会开始,制造一种仪式感,帮助教师、学生回归日常学校生活。其实,正常的学校生活,在没有突发问题大事件情况下教师并不需要拼智商拼情商,仅仅需要的是回归正常的“内心”——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了他人。山本耀司有句话:“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以自律为前提的自由,这可能就是校长要反复务虚唤醒的关键----一种执着精神、一种力量的唤醒!
教师开始回归正常的教育教学程序之后,更需要的是明确的方向,此时的凝聚人心,必然由校长的方向选择与行动原则决定。方向,是人心凝聚的根本。学校育人环境的根本改变是,教师需要明白学校的核心任务是什么,那些发展堪忧的学校,最可怕的是学校每一个教师都只在做自己的事情,各行其是。既然鼓励教师成为学校的合伙人,大家利益一致,方向明确,荣辱与共,则所需的保障是行动。但其中,无论是选择从A到B直线行走还是C选择从A到C再到B,校长有效的反馈非常有必要。及时反馈并增加反馈次数,教师才可能迅速改变。高效反馈,包含恰当的鼓励、试探性提出问题、和教师一起确定行动的步骤、指导教师、提前计划并列出时间表。一次给出的目标不要太多,关键是行动,有行动就是进步。这就是校长常常说的,教师和学生一样,常常需要被“折腾”,其实这正应了古德说的:“不是熄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人,不能太闲了!太闲则心荒,心荒则妄动。我们往往并没有办法一开始就去 “静心”,人是很难做到什么都不想的,“净心”是让心安住在正确的观念上,专一于一两件事情,慢慢的就觉的其他无益的事情没有必要去想了,烦躁的心也自然会渐渐消歇下来,更专注于做好自己的工作。
凝聚人心后才能静心去思考学校中的核心问题,课程与课堂教学。薄弱学校之薄弱,如果是教师、学生均处于“低位飞行”,校长的决心和策略至为关键。有些校长不动课堂,育分从育心开始,即通过德育课程、班主任工作、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逐渐唤醒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有些从抓弱势学生群体合格率开始,各班成绩倒数10%的学生提升绩点作为评优评先主要内容;有些则从创设各种社团、组织学生励志行走活动开始,倒逼教师思考,改进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其中,合伙人制必须贯彻到教师与教师之间,成为利益一致的团队。
鼓动家长,通过各种途径唤醒家长,让家长成为学校改进的合伙人,也是一种重要形式。将家长作为学校改进中的合伙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第二支力量。不少校长鼓励教师家访,对家长开展问卷调研,以此为依据设计家长学校课程,校长亲自研究讲座内容,亲自上阵对家长讲课,把穿拖鞋背心进学校、随地吐痰喧哗……的家长转变为带着笔记本进教室、关心学生学习、主动与教师沟通的学校发展合伙人。学校校长,带好教师队伍,也得带好家长,让家长与学校方向一致,享受合伙人制的利益提升。
当然,凝聚教师团队、带好家长队伍,到唤醒学生激发学生这个过程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
唤醒薄弱学校的学生,则有必要另起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