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以关键词为线教学生写作文
文/梁树丽
2023年中考作文周一给班上的孩子们上写作课,我以2023年中考作文为例,教孩子们以关键词为线来写作文。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读所给出的文字提升。很多孩子会把重点放在写作要求上而忽略第一段的文字,这是一个思维误区,因为我们要寻找的关键词恰恰就在第一段。
我们从“最美大课间,强健青少年”这10个字中寻找关键词“最美”和“强健”。
表达最美的英语词汇有哪些?
beautiful,wonderful,amazing,fantastic......作文开头第一段给出了colorful,这个词最为贴切,因为这个词代表了课间的多样化活动,是一种具体形式的存在。
既然是colrful,那么课间操活动就不是单项选择,它应该是一个多项选择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用上参考词汇中的毽子操,羽毛球,跳绳等。
这就给我们的写作埋下了一条暗线,我们的大课间是从单一的某项活动要变成一个多项活动,只有这样课间操才会变得多姿多彩colorful。
第二个关键词是“强健”,这里面有两个思考角度:一是课间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二是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课间操活动实现强身健体,这是两种句式的不同表达。
搞明白了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可以用写作要求来引导学生去更好地写作。
1.colorful:
先想想自己学校的大课间是否colorful?能不能用colorful定义?如果不是colorful,你的建议又是什么?
In our school,we usually go running during the 30-minute break.We are lined up and run together. The break is not colorful and I think it's too boring .In my opinion,we need different kinds ofactivities during the 30-minute break,such as shuttlecock,badminton,rope skipping and so on.
2.stronger and healthier
围绕“强健”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写什么样的大课间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强健,强健身体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Different kinds of activities during the 30-minute break can make our school life more colorful.Through these activities,we can make body healthier and stronger and we will be full of energy in class.
最后我们可以把两个关键词结合起来,变成一种期待,也就是作文的最后总结句。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a colorful activities at break time.The more we exercise,the more we will be healthier and stronger.We do hope that our school will carry out more colorful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串联之后的作文:
整体文当然我们在以关键词为线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也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写作的结构和章法。
写作课第一步是审题,我们需要从所给的提示文字中做好人称和时态的判断,这个书面表达应该是第一人称,时态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来写,这个写前的判断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行走的方向。
除了审题,接下来就是谋篇,谋篇的依据是写作要求中的前两点,我们需要表达清楚是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
我在我自己的两个班讲这个作文的时候,我除了用上面关键词为主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写,我还根据学情(词汇量不足),又重新设计了一条主线,改变了关键词。
2023中考作文我用开头所给的第一句话中的during the 30-minute break和healthier and stronger为关键词做主线来展开写作,虽然内容大同小异,但是这样的思路更适合我们基础差的学生。
换一个关键词虽然这样的写法显得有些拖沓,但是对于我们班上的孩子们来说,写总比空白要强的多。
当然我们追求“一文多用”,也就是我们写出的一篇文换个题目之后我们还可以做到“拿来主义”,让原本死的固定的文字变得鲜活灵动。
如果让以“大美学校”为题写文,我们可以写学校的最美课间;如果写“变化”,我们可以写大课间;如果写“记忆”,还是大课间;如果写“成长”,还可以写大课间带给自己的成长等等。
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作文真的不需要背范文,我们需要做的是研究如果写,以及如何用好这篇文,以及在何时用就行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们,仅供参考。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