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论道教研天地

语文课堂模式初探 ――导、学、练、展

2021-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王霞沈丘小语

      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怎么上?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孩子都在这样的课堂上享受这自主的“闻知、说知、亲知”的学习过程,在一定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在愉快的合作、互动学习的环境中,能自然、有序地学习、探究、体验、展示,使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发展思维、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实现自己的认知价值观。学生学习的终点不是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启另一扇更大的门——“智慧”。

      好的课堂,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做好反思,让学习真实发生。

      语文课堂模式初探一:“导、学、练、展、评”

      “教学有线,活动有序,架构有模”,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策略体现。“导、学、练、展、评”,这种课堂模式直接体现在教学结构中。其中,教学要有目标,目标是“方向”;导,是关键;学,是重点;练,是实践;展,是交流;评,是提升。五个环节,环环相扣。

一、导

      叶圣陶先生说:“导是更高级的教。”导是为了学做铺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与质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清代学者刘开在《问说》中谈到:“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见识的人,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让学习在真实中发生,在过程中可见。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做到心中有课标,脑中有考题,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耳中有信息。课堂的导入可以坚持温故知新的原则,突出新旧知识的衔接;也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时目标,以适当的方式告知或公示课时目标;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经验,自然而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开始;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不搞形式主义,不为了引入而引入,增强本节课的实效性与自然性。

二、学

      引导学生以导促学,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依托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从独学——对学——群学(合学),最后交流分享。形成一种清晰明了的流程线: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总结拓展。

      推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导式”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1)教法——“诱导”。导标——导引——导拨——导练——导形。导标,定向、导出学习目标;导引,启发、引导、激趣;导拨,辅导、点拨;导练,指导听、说、读、写训练;导能,激励、培养、形成能力。

    (2)学法——“自主”。读——析——议——评——读。读,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识字、释词;析,细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结构;议,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议其意(词义、句意、段意),理解全文;评,评价听、说、读、写能力,自我评价,完善学习,促进知识深化;读,熟读课文,知识内化,促进知识迁移。

      (3)能力——“形成”。感知——理解——推理——深化——迁移。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科学的教法与科学的学法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即能力=教法×学法。

三、练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学习金字塔”。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平均学习保持率(两周后还能记住多少)各不相同,比如:听讲,保持率为5%;阅读,保持率为10%;声音图片,保持率为20%;示范演示,保持率为30%;小组讨论,保持率为50%;实际演练/做中学,保持率为75%;马上应用,教别人,保持率为90%。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练是设计活动到实践体验的过程。在设计活动中,有“七动”: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其中“思”贯穿其他各种形式之中,是体验的关键;“做”与“看”是基础,它们是智慧的窗户;“听”与“读”是主导,以便学生在教师和课本的引导下,更好地端正航向;“议”是交流,也是新、旧知识的迁移运用;“写”主要在于迁移运用,发挥创造才能的广泛广阔天地。

      因此在练的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借助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模拟等活动的设置,培养学生多项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导学先行,让学生“身动”;积极探究,交流展示,让学生“心动”;多元互动,师生共进,让课堂“生动”。课堂“动”起来才是学习的基本出发点。

四、展

      展示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懂自主,善合作、共探究、相评价、会总结、懂建构(思维导图)、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展示分享的过程就是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会分析,会梳理,会评价、会分享,分享疑惑的问题如何解疑,分享思考、探索的过程,分享获得结论的根据。展示分享要遵循四个原则:(1)师生平等、融洽感情;(2)既有倾听、又有争论;(3)提倡竞争、深化参与;(4)积极评价、互相学习。

      学习是需要“可见”的,展示分享的过程就是让学习“可见”。

五、评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以评促学、以评导学”为目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教师评价之外,还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的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的是否主动,因此,我们应在课堂观察中,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看作共同关注的焦点,除了关注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更要看他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

      优秀的课堂生态:是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孩子,把自主学习时间权还给孩子,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孩子,把质疑、讨论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孩子,把学习的管理权还给孩子。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让我们尝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愉悦,也许,我们的小语课堂会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内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