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在柏林》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一篇题为《在柏林》,这是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每个学生的思想有过程,有收获,我也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在柏林》共有4段,是短篇小说。首先,我结合单元重点、语文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几个重要问题:
1、找出小说的人物有谁?
2、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
3、为什么火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健壮的男子?
4、神志不清的妇人为什么数“一二三”?两个女孩为何嗤笑?
5、你从头发灰白的后备役老兵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6、怎样理解结尾“车厢里一片寂静,静的可怕?”
学生在思考问题后,从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做到主动的学习,并对这篇小说的内容整体梳理,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对小说的主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体弱多病、神志不清的妇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她不停地数着一二三,是因为对三个儿子的思念,两个女孩只觉着妇人的举止可笑,她们没有想到是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者不仅仅是那些遭受侵略的国家,德国是发起国,老百姓同样也品尝到了战争的残酷。
结尾的“静的可怕”,是老兵的一番话,引起了车厢里所有人的深思,是战争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和幸福快乐的生活,给他们带来深重的灾难,表明了作者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
这篇小说,在课堂学习中,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虽然以前也学习过《夜莺的歌声》、《半截蜡烛》,还有我们曾共读过课外书《彩虹嘴》、《数星星》,他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些了解,但是毕竟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孩子们对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还是理解不了,课堂上,有孩子提出问题质疑:“老师,那位老兵为啥把妇人送到疯人院,而不是送到医院或者养老院?”“既然战争让人们生活痛苦,德国为啥还要发起战争?”从他们的问题中,我看出了学生们在积极思考,只是他们还不理解德国法西斯的凶恶本相,因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纯洁的,是美好的!
这一课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可能缺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少,对战争的残酷,孩子们语文经验少,老师需要多补充一些德国有关战争的资料,孩子们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