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渐渐体味到婉约词的魅力
以前讲婉约词,我感觉就是一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图解式讲解,今年我才体味到委婉含蓄的魅力。
一
我在讲李煜的《虞美人 》时 ,问同学哪几句引发了宋太宗对李煜的不满 ,以致让宋太宗决定除之而后快。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 ,但都仅停留在思念故国,思念宫殿等浅层面上 ,而根本没有看到这首词对于南唐旧臣 或其他被灭亡政权的旧臣 动摇 人心的作用。
就是这样写亡国之痛之愁的词 ,满篇没有见多少血与泪 ,笔下依然是“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即使写到宫殿也只是“雕栏玉砌 ”,没有多重的字眼 。这种用血写的词竟然如此轻淡安和 。但往事、故国、怨恨借“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让他心中的血泪喷涌而出,让人不能不仰止 。这种含蓄之美真是高妙!
二
当讲周邦彦的《苏幕遮》时,我又一次感受到婉约词的力量 。周邦彦写思乡时,虚写离乡之久,思乡之浓,而且用笔轻柔 。一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就让人读出他想表达哪怕梦回故乡也可聊解思乡之情,同时让人读出词人白天思乡不够,晚上又想做梦回故乡的意思 ,真是情感深浓。思乡之苦已到了极致,但笔下文字却如此轻灵,不见浓浓的愁苦味,让人啧啧称叹。
周邦彦咏荷更是神来之笔 ,他由眼前荷的神韵,又想起故乡的风荷,似乎洛阳的荷花也能聊以抚慰思乡之苦。
他的名句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更是用文字捕捉到荷花美丽的瞬间 ,即圆圆的荷叶上有无数圆圆的露珠,在初阳下晶莹闪闪;一阵微风吹来,露珠纷纷滑落,荷叶微微上翘,随风轻摆;荷茎在微风中更显有力 ,亭亭玉立的荷花真是风姿无限 。这么美的瞬间 ,现代人只能靠相机去抓拍 ,而周邦彦却能用文字“拍摄”下来 ,真是难得 。
从“清”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荷叶 清丽之美,感受到了荷花品性的清洁 ,闻到了荷花的缕缕清香 ,真是一场视听感的盛宴 。
难怪朱自清写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他可能受了“一一风荷举”的影响 。词中周邦彦由洛阳的荷叶神韵想到故乡 ,朱自清也由清华园的荷塘月色想到了那个热闹风流的季节 ,两人这种借他乡之荷来抚慰内心的行文思路简直是太相似 了。
至此,我真切感受到了钱钟书说的“中国诗词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色 ,钱先生说得真好 !
写到这里 ,我感觉似乎已向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 ”境界靠近。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达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三重境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