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教育思考今天如何做教师

教练视角下的班级问题解决

2020-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乡村追梦人

教练视角下的班级问题解决

十点钟,接通了教练的微信语音。声波带来了教练好听的声音和来自教练的问候。教练并没有单刀直入的进行交流,而是通过询问节日的打算等家常话题,拉近了我与教练的距离。虽然相隔万里,但是没有丝毫的隔膜,更愿意和教练坦诚探讨问题。

   我选择和教练去交流关于学生的一个问题。学生小杨,印象中一直是挺乖,挺懂事的孩子。最近,有学生反映,小杨抽烟。通过调查,不但抽烟,而且喝酒。小杨的行为,让我不能够接受,心中过不了这个坎,处理问题的时候,情绪化很严重。

  我心中对于小杨的问题感到很困惑,希望能够得到教练的帮助。陈述完之后,教练让我考虑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个问题,逼着我对于模糊的表象问题进行定位。我想到了,可能是为了寻找行为背后的一种诉求是什么?就是说,我想知道小杨这样做透漏出一种什么的缺失?或者是需要什么样的关注?教练继续追问,让我说出如何界定出这个问题在这次谈话中解决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很多时候和别人交流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会需要什么样的标准评判解决?这种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不同于一般问题解决的教练的思维方式。教练技术,需要从表现中选出问题,然后进行问题的聚焦。不仅要聚焦问题,也要关注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让问题的解决评价具体化。具体化的评价,更有助于想到可行性的解决办法。这种方式非常的喜欢。

   接着,教练并没有选择说理,或者直接去告诉答案。这也许就是教练的魅力所在吧。所有的解决办法来自被教练者,只是教练需要不断地找到合适的启发点,逼迫着被教练者找到合适的方式。教练提出让我站在三个角色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是校长,如何去给这位班主任一个合理的建议?如果你是一个有很高情商的老师,你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呢?如果你是学生,你希望老师是怎么对待你呢?这三个问题,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瞬间的提出,逼着我去想。这是一种换位思维,是一种共情。正是教练的三个问题,让我对于孩子的情绪瞬间变得柔和了。我感觉到了情绪的变化。教练的这种问题,把问题变得清晰,把问题中的情绪处理掉。也许,人需要共情吧。

   快结束的时候,教练又抛出了问题,三个层面的换位思考,作为个人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让我迅速回顾刚才的谈话,寻找出刚才我的收获。在梳理这次谈话的结果的时候,我梳理出了这个学生问题背后是一种情感的空虚,也想到了让学生扮演“爸爸、老师和同学”去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这次和教练的谈话,让我感受到一种有亲和力的谈话,会让谈话者能够有安全感,也能够让谈话者更愿意敞开心扉的去谈话。好的情绪能够帮助谈话者更加的打开。一次好的谈话就是一次探究,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次谈话收获很多,对于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启发。班主任就应该有教练的思维,不要动不动就说大道理,而是启发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非常感谢教练牺牲休息的时间帮助我提升。每一次和教练的谈话都非常有启发。期待下一次的谈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