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合作学习
教室,对每一个孩子而言,是学校里具体的活动、成长的空间。大多数孩子的人生里,教室,承载着他们最重要的一段记忆。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充足的营养,不仅是食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他们需要在教室,获得安全感、价值感,发展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
任何一种教育实践,其背后都有一套自身的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强调了课程与经验的关系,强调了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必要性。这一理论,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畴,同时影响了教育教学方法。 实用主义者都是行动导向教育(action-oriented education)的倡导者。因此,“从做中学”就是从行动中、从经验中、从对话中学,也符合当下心理学、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从做中学,让孩子动手,促进了儿童手、眼、脑等的协调发展。从智力上来说,发展了儿童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从道德上来说,促进了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和合作等社会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培养了良好的社会性习惯。
也因此,学校,以“主题”为单位,开发“项目学习(project approach)”,通过个体的“独学”到小组成员之间的研究讨论,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分享,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来实现“做中学”的双重价值:学习了重要的知识内容;发展了探究的技能和自我效能感,强化分享中获得的价值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给个体发展带来终生的益处。
也因此,教室里,与大班全体教学或者独立学习等模式相比,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加了反馈、互动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互动式学习;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合作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和其他方面,如人际交往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作用和成果(Johnson&Johnson 1994b;Nastasi&Clements 1991;Slavin1995)。
亲和、温馨的学习环境01
课桌的摆放
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以及U型、“工”字型、半圆形、圆桌型、V字型等,体现了不同教室空间布局中的权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日韩三国给学生排座位均以“秧田式”为主,“秧田式”是全体学生面向教师而坐,横成行、竖成列的方式,中国93.5%、日本98.3%、韩国93.9%基本全是如此。中国有1/4的班级有过按成绩排座位,其次是按身高排座位。而美国则不同,教室里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形色色。有的是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坐;有的是一个班分成三四个小组,每组围成一个小圈坐;也有的班从一年级起,就整整齐齐地排排坐。有的学校是学生固定教室,不同科目的老师都到他们的教室来上课;有的则是老师固定教室,上哪位老师的课学生就去哪位老师的教室。美国仅29.6%采用“秧田式”,18.2%圆圈式,8.7%马蹄式,其余为其他方式。但无论什么情况,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活泼自由。
秧田式教室,显然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便于控制教室的学生群体,控制教学环节。而U型、半圆形、圆桌型等,更容易塑造平等、尊重的文化氛围,教师在组间巡走,更容易鼓励学生发言、激发参与、及时反馈等。
班额不大的教室,我们可以尽可能根据需要,改变教室的空间布局,改变课桌的摆放形式,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如果班额比较大,可以以“3+N”的形式,基于秧田式课桌摆放,来开展合作学习。
以3人为一小组,进行秧田式课桌摆放。
在某些仅需要2人之间的口头交流、相互检查作业、背诵等互动中,可以让前后两人两两互动,如英语学科,经常性的口语练习、单词短语默背等;以导学单为任务要求的合作学习,则以正常的3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而需要更多深度研讨、交流互动的学习,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课程,则前后2个3人小组,可以组成6人小组,进行组间研讨、分享、展示等。
“3+N”的课桌摆放形式,不改变中国传统课堂,教师能讲会讲的讲授式教学的优势,同时,能够随时根据学习内容、课型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
02
角色的安排
当小组或小组内的成员的成果或行为得到组内人员的认可时,小组之间才能产生真正的相互支持与鼓励,产生富于积极情感的合作与互助。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安排好角色,让每个人在组间按角色、或任务等来工作,以此提高小组凝聚力。
——按角色来安排,即教师提前分配不同的角色,如阅读员、记录员、展示员;或主讲人、记录人、时间控制人等。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小组中的活动;
——按任务来安排,即教师提前分配小组人员的任务,如报告、表演、模拟、或口头陈述等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
——按主题来安排,即教师提前设计不同的主题,让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让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完成主题任务的不同部分,并进行交流、研讨、展示等。
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认真投入、积极参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积累经验,认真计划并及时调整个人和小组的责任要求。明确按小组积分的同时,也按个人的表现计分。
03
文化对创造的影响
教室里的合作学习,降低了教师的知识权威,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讲”者的角色,更强调教师的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强化了教室文化中“平等”、“尊重”的底色。
文化,对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人而言,文化则是主要体现为既有的生存和发展框架。教室文化,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基于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行为,相互选择、磨合,最后确定下来的一种学习生活的方式。教室里的合作学习,随着互联网的进入,更需要从“创造”这一价值去思考,如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室“文化”的实践创新。
互联网的出现,为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增加了学习机会和学习的便捷性,教师的“知识”权威性降低,但反而更强化了教师作为“改革性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更需要教师促进真实的学习的各种尝试,这种尝试包括,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四季主题的学习、基于能力的学习、基于批判性的反思学习等,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丰富、具有操作性、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体验。
为此,教师要勇于挑战自己,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交技能、解释的技能、评价的技能、领导的技能等。
——社交技能。积极的倾听、概括总结、将别人的观点融入自己的观点中;肯定他人、包容差异……教师要教会学生总体、提问、表达不同意见时的各种词汇、句式,更要鼓励学生体会、观察不同语音语调及身体语言带给他人的不同感受。
——解释技能。这项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业知识发展极为关键。合作学习中,可以鼓励每一个学生练习如何说明问题、任务的具体要求、分解粪污步骤以及需要达成的目标等,包括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部分,并主动向他人请教。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提炼观点或问题。思维导图,始终是一种不错的工具。
——评价技能。须知,学生的自我概念多半是在与“重要他人”(如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通过“镜像自我”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从依赖外界评价到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是与“传道授业解惑”同等重要的事情。教师要在教室的合作学习中,教导学生学会用客观评价的词汇,观察、记录、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教师可以尝试确立标准,如英语的朗读评价,教师可以确立:Clear\Correct\Fluent\Beautiful等标准,也可以允许小组间讨论确立标准,来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进行客观评价。
——领导技能。必要的领导技能包括主动示范、计划、热情和服务他人的意识。良好的社交技能能够作为领导技能的有益补充。教师应该鼓励角色轮换,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主动示范并获得自信。领导技能并非所有学生都需要或者适应,但是教师应该谨慎预防,某些学生过分占据领导角色,减少了其它学生的发言、展示、提问等机会。
总而言之,让学生在教室,时刻处于运动中、处于思考中,在学习中成长,变得更聪明,更人性。换句话说,经体验得来的东西,会成为人自身不能割离的部分——一个成长了的人,仍然在成长。
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年教师说,“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得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地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如此,教师为学生,在学习和取得更大的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文化”,让学生在平等、尊重、合作、互动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成就感,改变倦怠、唤醒、激发更高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