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9000公里,果真急不来

就在上周五,7月12日一早,晨跑12.47公里后,手机咕咚小程序统计出,我已经累计跑步1297天,累计里程9000公里。虽然这只是一组不足为奇的运动数据,但心里着实高兴了一把,当即就想着写下来与伙伴们分享。
跑步9000公里,放在九年前的夏天,断定是不敢有这份痴心妄想,毕竟实力和胆气都不允许嘛。
一晃来到跑步第九个年头,没想到自己越跑越好,还越发想跑。随手翻看了一下,累计跑步8000公里是在去年12月5日,至今七个来月便跑进9000公里,与自己的过往相比,又缩短了一些周期,进步还真的不小。
如果你要问我是如何跑出来这些骇人的数据,其实我也没什么经验,毕竟才第一次跑完9000公里。只是觉得这事没那么难,你若长期坚持,把原本不喜欢的跑步,不习惯的跑步,慢慢变成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深深融入自己的生活日常,这样应该就好了。
九年前的夏天,我只是觉得自己体质不太好,整个人状态差强人意,于是想到了早起锻炼身体。从健步走到慢跑,几乎花去一个月时间,可想而知当时对跑步有多敬畏。也就是那时开始,从跑步一公里,三公里,再到五公里,八公里,十公里,每一次自我突破,都会巩固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天一变化,甚至一周一目标。
我不是那样的迫不及待,而是让身体感受到适度加量,尤其是一次跑步五公里到十公里的渐进过程特别漫长。我害怕受伤,跑步过程坚持执行先热身,后拉伸的步骤,而且不断提示自己,开始跑步不能想快就快,而是慢慢来,以慢跑为主。兴许是这种欲速则不达的心理暗示,成功保护了自己跑步的积极性,真正享受到跑步带来的愉悦体验,这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跑到了今天。
从内心来说,刚开始跑步的人,自然而然想跑的更快,跑的更远,这是人的本性。只是从长远考虑,跑步伊始,用力过猛容易受伤,轻则打击积极性,重则可能会终止跑步。
我仍然记得多年前一位好友,身体素质比我好太多,喜欢打篮球。他和我一起晨跑才个把礼拜,竟然出现膝盖部位受伤,此后再也没能跑步。究其原因,就是刚迈开腿,就是一番用力操作,没顾及自身稍显肥胖的身躯,迈开腿就跑出五六公里,连着四五天都是如此。
当时我也有意提醒好友,你越想跑快,越要耐住性子,慢慢跑,由近及远,由慢到快,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可能过于自信,比较有运动基础,体能确实不错。只是没想到打脸那么快,跑步终究没能够坚持下来。
我跑完9000公里,更加坚信跑步这件事,值得长期去做,终身践行。也许有朋友会问,一辈子太久,跑步能坚持一阵子都不错了。是的,相比撸串,玩手机,跑步这种事那么无趣,的确太难坚持。然而,它的魅力兴许就在这里,因为不容易,所以才值得去做,才需要坚持做。
跑步,尤其是晨跑,归结起来有三个过程。开始大半年是兴奋,分泌多巴胺带来一次次愉悦感受。不知从哪天起,兴奋劲没了,便觉得跑步如此痛苦,简直是煎熬。一次次,一天天,找不回奔跑的新鲜与好奇,更多是枯燥,是乏味,心里生出无数次想放弃的念头。
这个痛苦的跑步阶段,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周期。我始终记得,感觉跑步痛苦的时间挺漫长,它是那么无趣,又那么让人欲罢不能。经历过这个阶段,从此以后可能就是跑步的忠粉,发自内心想与它不离不弃。为什么呢?因为享受跑步的阶段来了。
试想一下,一件能够让您足够体验出享受的事,不可能避而远之,心生厌恶吧?是的,经历相当漫长的痛苦奔跑之后,慢慢就会从身体某一处滋生出享受的美好体验。这份享受是求而不得,日积月累的馈赠,也许是老天对跑者的最高奖赏。这个时候,往往有了自己的跑步节奏,生活日常早已离不开跑步习惯。从内心深处,每一次奔跑前行,总能享受其中,无论过程还是结果,嘴角上扬早已是家常便饭。
不疾不徐,跑完人生中的9000公里。兴许,明年这个时候,亦或更早一些,又将会迎来跑步第十个年头,跑完一万公里的美好时刻。那一份欣喜,让人如此向往,又是那么的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