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客学习学小学语文教师

《回乡偶书》教后谈——落叶有声,行云君的语文遐思其二

2019-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行云君

                            前  言

    有点奇怪,如果没有记错,《回乡偶书》无论在S版和部编版都是放在百花园(部编版叫语文园地)里的。

    前两天我又上到这一首诗,摆在面前的又是那个问题——怎么教呢。


                      一教生字

      这首诗有几个学生易写错的生字“偶、鬓,衰cui”,“偶”是因为笔顺;“鬓”是因为笔画多,同时第二笔为横不是撇;“衰”是因为多音与字形。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正音,主要是衰cui的读音。

      二再读找字,明确这三个字为难字。

      三默读识记,一分钟识记,默写自检。

      四黑板板演,学生板演难字,学生分析板演,比较形近字。

      五纸上恭行,每个难字书写三遍,包括“衷,哀”等形近字。

      为什么要这么教,应该主要来自多年的教学经验:除去部分优秀的学生外,其余识字量,识字准确度等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高。因此高年级识字教学,虽不应如低年级那样占据大量教学时间,但对个别的难字还是需要专门拿出时间进行重点学习。

      成效:从下课前的默写结果来看还可以,绝大部分一次过关。

      不足:没有准备田字格,书法指导力不足——字丑,也没想办法解决。


                      二教写法

      为什么不先说说诗人而要教写法呢?说了,但不是重点。教写法原因在于写法是一个抓手,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同样反过来也可以作为我们理解诗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的抓手。(抓手一词来源于一位我敬佩的语文前辈,他总说语文教学要有抓手

        而且这首诗的写法很直接,也很明显——对比。首句少小与老大,离家与回家。第二句乡音无改与鬓毛已衰。第三句相识与不相识。第四句笑与哭,即别人都写哭,他偏偏写笑。通过对比,回乡之后那种物是人非,孤独寂寥的感觉表现的非常丰满。

具体的作法如下:

    一是找反义词:一二句有几个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二是创问题情境:看到这些反义词,你发现诗人的什么经历。如果是你,你会有怎么想?心里默想或在纸上写几个关键词。汇报交流时,体会感情,体会思想。

    三是总结写法:再读诗句,再读反义词组,作者这种写法叫做什么。

    四是再创问题情境:三四句其实也运用了对比写法,不过呢藏的深了一点,你能找出来吗,说说你的想法。

    (1)找出关键词,想想理由;(2)小组讨论,总结理由;(3)汇报交流,指导点拨。

重新设计的学习任务单

  预设: 1,本来家乡人应该认识我,可是却不相识,是因为:_________,如果是我,会觉得:

    2,本来这种情况应该写哭,他却写笑,是因为__________,如果是我会觉得:

实效:学生能根据反义词语,体会写法的作用,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不足:感受理解,还有不足,具体理解到什么程度没有检测方法。


                      三教朗读

      朗读应该是没有异议的。问题是怎样朗读。一般在教学中,常常是画节奏读,不然就配乐朗读。画节奏,自然看起来读得抑扬顿挫;配音乐,自然看起来有模有样。这两种读法,自然是好方法,只是很多课堂只得其形未得其法。为什么——感受不足,理解不到。

    现在,还有人推崇吟诵法。吟诵类似于唱歌,有韵律,有节奏,很好听,是传统文化。只是会得人不多,要学会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自己会,而且吟诵的好,自然能增添点意味,也仅此而已。学生即使吟对了,也不意味者感受就到了,理解就足了   

      这样的吟诵还是留给国学专家买弄吧

      其实,读好诗词,乃至读好所有文章的办法就是感受足了,理解透了,然后再辅以一些朗读方法,自然就可以了。

      本课我具体的作法是:

      一初读诗词,要求正确流利,个别字正音,如“衰cui”

      二再读诗词,要求流利有节奏,指名示范。

      三理解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读出感受(读好关键词等),不足辅以示范引导。

      四创境再读,理解之后,感受之后,示范引读,代入情境,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要求不要有朗读腔。

      以上即为,本人《回乡偶书》的教后谈。


结题诗:      打油诗•诗词朗读

            诗词看似普通,朗读不应程式。

            正确流利为先,感受理解为上。

            方法当然需要,情动更好表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