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2019,你《只管去做》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29人  拆书家小强
小强老师的经典

最近很流行一个段子:我2018年的目标就是搞定2017年那些原定于2016年完成的安排,不为别的,只为兑现我2015年时要完成的2014年年度计划的诺言。

回想自己的18年目标,你的目标实现了几个呢?或者说你曾经有没有为自己的每一年制定过成长的年度目标?

在知识大爆炸的近几年,我们为了不甘人后,屯课、买书、收藏文章,但早晨醒来,依旧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为什么?原因无非有三:1、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2、就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实现?3、知道了怎么去实现,但就是“坚持”不下来。

19年了,这些问题需要被解决了,办法是什么呢?小强告诉你:一个走心的计划,加上只管去做的觉悟就可以让我们摆脱焦虑。这个方法实施总共分六步走:

(1)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为什么我们的年度目标总是实现不了?因为我们的目标总逃脱不了四个字的魔咒:假、大、空、全。

假:目标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一时激情。比如:在街上看到身材特别好的美女,我们就励志要减肥。可是回到家里,看到满满一桌子好吃的,内心深处觉得胖一点好像影响也不大,再有男朋友或老公“嘉奖”一句:“你不胖呀,这样挺好的”。这下,自信心又回来了,减肥计划就此被抛到九霄云外。

大:目标超出能力范围。比如:每天走1万步,这个目标就很大,大的不是1万步,而是每天。这么冷的天,周内上班走路是顺便的事,可周末呢。一想到天气寒冷,周内辛苦,温暖的被窝多舒服,哪还有动力起来走那1万步呀!

空:写下了目标,但没有落实到计划。比如:你给自己的要求是:无聊时少看手机。可在公交车上,无聊的你没有给自己找到其他可做的事,你不看手机再干嘛呀,所以这个目标并没有落到实处。

全:贪多求全。比如:我这一年内要考下教师资格证、考会计师证、学英语、学写作……但是仔细算算你一年的“可用”时间,这些事在时间上够吗?所以注定了一开始就是错的,剩下的只不过是在证明自己的错误而已。

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描述我期待中五年后自己的样子,其实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描述我们内心的愿景。有了愿景我们才能制作出具体的目标九宫格。

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有三点要求:1、要用走心的“五感”(听、视、嗅、味、触)写法,不要只列干条条,这样才能让自己怦然心动,才有实现的价值和可能;2、不要只写感受,感受写多了,容易成空想,要具体,要有画面感;3、要有一个仪式。我们总是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写年度目标也一样。静下心来,在一个安静的空间里,好好想想自己想做的事,这样我们才能从一开始就有想去实现它的冲动。

作者给自己写的信

2制作九宫格年度目标

怎样把我们这封信中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人生目标呢?老付告诉我们一个很实用的办法:目标九宫格。

把愿景中的每一个目标计划对应到这八个框中,基本就够明确具体了。中间的一个空格是年度目标的“主题词”。目标九宫格能让我们的年度计划更加平衡,不至于太偏重某一点,这样的多样性目标,也更容易激起我们去实现的兴趣。

作者的目标九宫格

3用“SMART”原则检验年度目标的合理性

九宫格中制定了那么多目标,能不能实现呢?我们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SMART”原则。

S-具体的。比如,我要减肥,这不是目标,这是口号,我要减肥10斤,这才叫具体的目标;

M-可衡量的。比如:我要学英语,这是口号,我要学英语,并且通过四六级考试,这才叫可衡量。如果没有衡量的标准,我们根本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实现了目标,更不用说落地了呢。

A-可达到的,就是以自己目前的精力、时间、钱财……要能够可实现。比如,你现在月薪3K,你说明年我要年薪上百万,如果不是买彩票等特殊情况,这根本就不可达到。

R-相关性,就是说目标一定要切实可用。比如,“每天背英文单词60个”,可我问你为什么要背60个单词?你说为了学好英语呀,那你肯定坚持不下去,因为,你总会在实践一段实践之后放弃的理由是:学好英语有很多种方法,我不一定要靠背单词呀。但如果你说:“我是为了看懂英文文献”,“为了甩掉字母看美剧”,那么大多数情况你是很乐意去做这件事的,目标的实现也就不是所谓的“坚持了”

T-合理的时间期限。比如:目标是一个月考下教师资格证。这显然不合理,三本书一个月看完,能记住多少,这就是时间的不合理性,所以不具有可实现性。

当然这个“SMART”原则是有适用边界的,它只适用于衡量事情,不能用来衡量人。你不能把找个女朋友、知己之类的用这个原则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要少用脑,多用心 。

(4)“抬头看路”和“低头走路”

制定了8个项目的目标,每一个目标都符合原则,可同时实践起来貌似很难呀。也许有好几个目标横跨一年时间,有些目标要几个月,这些你要怎么安排呢?

此时,我们就需要在“抬头看路”和“低头走路”两者之间进行切换。“抬头看路”就是统筹所有目标,规划好各个目标的进度,让我们不至于掉进“受虐狂、选择困难、极限生存”的坑里。

“抬头看路”就是使用甘特图。简单的甘特图目标规划法是:1、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多个目标,画出框架;2、画所需的时间空心方框,根据每个目标的完成时间情况,填充甘特图;3、从甘特图的目标完成时间情况调整其他计划,比如:有目标提前于计划时间完成,那你可以把其他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也提前完成,或者说看到哪个目标没有按时完成,时间滞后,那就提前计划下个月的任务安排。

作者的目标甘特图

“低头走路”就是把每个目标利用倒推分解法落到实处。比如:你打算11月前出版关于xx的一本书,那么离这个目标最近的就是9月底交稿,10月初就要走出版流程,那么你8月底就要写完,留一个月的时间修改。预计要写10万字,每天只有两个小时写作,按每天能写1000字计算,大约要四个月完成,留一个月缓冲,要5个月写完,那么3月就要开始动笔,1、2月就要整理资料,联系出版社……这还没完,一直倒推到你目前这一周的每一天该为这个目标做什么为止,这样才能保证每个目标同时实行。

在“低头走路”的过程中,你还需要做好项目分解和项目化解。项目分解就是明确完成步骤,而项目化解就是解决这些步骤中的难题。比如写书过程中,哪里找到素材,怎么找靠谱的合作出版社?……这就是化解。作者教给可从两个维度去化解:一时如何让这件事变得更简单,二是如何让这件事变得更具体。

如果这两个维度你自己都找不到突破,那么久只能切换到人的角度了。比如找几个有相关经验的朋友一起吃饭,向别人请教等等。

倒推分解法

(5)三步培养好习惯

对我来说,看书是习惯,不用监督,我也能自己完成,可减肥呢,因为不是习惯,那么要达成目标,似乎只有痛苦的“坚持”。可是老付告诉我们,将这些三分钟热度的事情培养成习惯,那么做到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培养习惯的老办法是:做计划、设置循环提醒、下载打卡软件、找群同伴……,这些方法其实没办法帮助你养成习惯,只是在监督你养成习惯而已。那怎样养成一个习惯呢?分三步:

首先找出自己真正想养成的习惯,然后是写出习惯培养卡片,循序渐进的制作计划,最后再忠实记录、积极反馈。

习惯培养

(6)4D工作法提高效率

做完项目计划,也养成了几个习惯,这就OK了吗?当然是NO ,我们每天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忙,我们每天根本没计划推进年度计划的事。时间一长,就半途而废了。

时间不够吗?好像不是,因为有人的24小时就用的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会精力管理。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也知道很多的时间管理方法,但依旧忙忙碌碌而又没有成绩,就是因为我们的效率太差。

任何人,在工作中筋疲力尽的奋战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都想进入心灵的舒适区来个葛优瘫、看个电影、刷个朋友圈,根本没有状态看书、学习,所以作者教给我们用4D工作法,把一天过成一年。

4D工作法是指:DO it now—立即去做;Delay it—计划去做;Delegate it—授权去做;Don’t do it—尽量别做。

4D工作法

把你分解到每天的工作安排和你的年度计划全部列在一张清单上,然后给所有的事件划分区域,这样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同时进行的,甚至于在工作休息的时间你就不经意的完成了你的年度计划呢。

如果在每天的计划中遇到了挫折或别的什么突发事件,一定先不要急着全盘否定,老付教给我们的办法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把每一天过好了,这一年你好担心什么呢?

老付教给小强的目标落地计划怎么样?思路有没有很清晰?要不要我们一起来实践这种自我成长的方法?

不知道看完这篇读书稿的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已经不想再继续丧下去了。时间过的太快,一辈子说长也短,不努力努力,怎么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能呢?读书、写文是我的第一计划,从今天起,做个有目标的人。我不想过低配的人生,新的一年只管去做,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