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教育

长城有多长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3人  人中每文

长城不是那座长城,而是我班上的一个娃,姓张名长城。上课文《长城》时,有学生问“老师,长城有多长?”我一眼瞅去就是那不听课、不看书的在胡乱提问,明明课文上写得清清楚楚。我也不想作答,便怒怼回去说“你去问长城就是了呀,长城不是在我们班上嘛。”全班哄然,张长城自己也乐了。从此,“长城有多长”一时成为班上笑谈,也成了大家对他的昵称。

图片发自校园

我任教这个班的第二年,张长城从别校转学而来,瘦瘦的身子骨,一双眼睛倒是亮亮的。平日里书写凌乱的他,好多次语文测试不及格,作业也经常不完成。又听其他科任老师反应他在课堂上不爱听课,尽讲话,好动。同学们也经常来告他的状,说他课间休息时喜欢闹事,不是与人打架就是和人相骂。也看到他好几次被班主任叫住,面红脖子粗地出现在办公室,一脸不服气的模样。好像他总有理,这个世界都亏欠了他。

这样的孩子,不说棘手,但也确实很难教化。一般情况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前,我不会主动去改造他。我在等待会不会有机会出现。

虽然个性鲜明,让人觉得不悦的地方很多,但他也有一个我特别欣赏的特点。每每我在课上提问,他反应都比别人快,不出几秒就要举手。而且,他表达能力强,用词也比较丰富。难得的是他有自己的领悟力与理解力,几乎每次都能给出我想要听到的回答,而其他同学往往还是一脸茫然,甚至有些人都还没有弄懂问题的含义。自然,我请他发言的次数也比别人更多,但只要一想到他的书写纸,他的听写本,他的练习册,他的试卷,只要是有留下他字迹的东西,我就头疼。在每一次表扬他的措辞中,我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他另一方面的失望。用其他同学的话说就是“廖老师对张长城是又爱又恨。”我也在思索,我该如何破解他?让他的多巴胺不仅仅只在一时分泌,而要更持久,更多面。

我开始想要深入地了解他,也期望自己能够帮助到他。经过聊天,不出我所料,他的课外阅读量的确不小,在家也不爱写字,就爱看书。一次阅读课上,我们一起分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书时,我问大家是否有人读过游记类的其他书,以便做个群阅读比较。好家伙,他一个人就说了好几本《汤姆索亚历险记》《小木偶奇遇记》《海底两万里》《假话王国历险记》……问他可还记得内容,也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可心于他的热爱阅读,我们开始聊书。听说班上要开始共读《昆虫记》,他第二天就从家里拿来了一本给我,说自己已经看过了,确实不错,建议我也看看这个版本。相比班上同学使用的那本,他这本确实更为丰富与深奥,我便用他的那本作为班上这本的内容补充,两个版本同时阅读着。又过了几天,他又拿来一本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给我,我一看,还是崭新的。原来他刚买了一套,第一个就想到借给我,见有其他同学过来围观,他主动地说“你们想看哪一本就来找我借,我下午再带来。”那神情,恳切而又真诚,和在办公室时的倔强与任性截然不同了。

其实我已经很喜欢他了。可他仍然好几次不完成作业,哪怕只是抄写生字与组词,他都不能完成。这让我实在生气,问他为什么,也不说话。僵持未果,我决定以柔克刚,只让他回去补起来再说。如此几次,再加上与他妈妈的沟通也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我几乎有些不想再去理会他了。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沮丧,课上不再向以往那么雀跃,举手发言依然积极,眼神里却没了那份自信,有些犹豫,有些迟疑。我猜,他一定也在想,老师会不会又在表扬里夹杂着批评。

意识到这点,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不公,又想起了自己以前对他的偏见。要不是因了一篇作文,恐怕我会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作文是班上的阿美写的《我们的“六一”节》,在文中,阿美详细记录了自己“六一”前后的心情变化,作为活动主持人,她还要负责拟写节目串词,因此她便比任何人都更用心地关注到了每一位参与表演的同学与他们的节目。也正是得幸于此,她把我所不曾见过的另一个“长城”带到了我的眼前。

文中写到,为了能熟练演唱好自己准备展示的歌曲《逆战》,长城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训练。几乎没有放过每个课间,且态度之认真,神情之贯注把阿美都感动了。无疑,这篇作文也感动了我。一箭双雕地,我在课堂上公开表扬了他们俩。

原来,他也可以做到专注于一件事,并非我们成人所认为的多动、坐不住。自那之后,我才对长城的印象开始改观,也才注意到他的优点,并决定在语文课上多给予他机会展现。但眼下这种局面,他的好与不好都那么明显,当我再一次问他为什么又没有完成作业时,他这下终于开口了:“我就最后两道题不会写。”我当即把组长写在黑板上的他的名字抹掉,然后说“把不会写的拿过来问我。”总算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当我正觉得自己又有了兴趣继续探索他的“不写作业之谜”的时候,他突然给了我个大惊喜。

前天的语文作业里有布置写一则小练笔。破天荒,他居然完成了!当我在晨读课走进教室时,他还亲自把作业交到了我的手上。书写还是有些凌乱,笔芯出水不连贯似的,笔画很不流畅,错别字也有,但却写了满满的两张便利贴。仔细一看,我布置的“感谢信和安慰信任选其一”中,他选择了“感谢信”,且居然还是写给我的。

一瞬间,各种滋味齐涌心头,无以言表,莫名感慨。其实我所做的一切,他都知道。他表达了对我耐心教诲的谢意,表达了对自己屡教不改的悔意,更表达了想要端正态度的诚意。比起抄写生字,这种作业明明更有难度,他的动力何来?我似乎看到了一丝线索,而这线索或许可以帮我找出他不写作业的缘由来。

和其他同学的练笔一起,我把他的《感谢信》也一并贴在了黑板上。时间有限,我还没来得及与他反馈这次作业的情况,没料到接下来的习作课上,他又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要求大家写感动过自己的一件事或一个人,在交上来的作文本上,他是这样开头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得到过帮助,都会去报答他(她),我也要报答算不上报答而是感谢。我要感谢的人,个子高高的,头发长长的,是个成人,她教书,她就是我的老师,廖老师。而他的作文标题正是《我要感谢的一个人》。

结合作文与练笔,他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一个多么积极于作业的孩子,与之前那个顽固份子完全判若两人。而后知后觉如我,直到此刻,才终于明白了,对于一个感性思维发达,的孩子来说,毫无挑战的抄抄写写是不是太过无趣、无聊了些?为什么我从来不去考虑作业对于学生的意义,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去深究作业没有完成的真实原因,只是理所当然地断定对方是学习态度有问题?

感谢长城的作文与来信,也正是与他之间的这段经历,让我又一次警醒了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