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 草根 微小说专题教育深思

如今怎样当校长(读书笔记)

2018-02-18  本文已影响274人  161f09651b9e

  认识不少校长,个个喊校长难当,个个不辞职

  不辞职的原因很多。在旧时代,辞职是比较潇洒的事,或曰挂印封金,或曰野鹤闲云,痛快一点的,喊一声“老子不干了”,委婉一些的,则吟“撷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但是在新时代,辞职似乎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如果是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想愤而辞职,也会忧谗畏讥。因而如今的校长即使力不能任,当到人人开骂,或是力不从心,累得只剩一口气,也是不敢辞职的。

  校长不是职,而是官---这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其实当校长本不难。旧时代在一方兴教育,主一校之主政,即便不敢说学富五车,也当学有所长,精于某一门类的研究,至少亦当是某一转月的实践家,同时在乡里要有威望,要有志办教育,或者有志救国,不为钱财,从个人修养看,都很淡薄,多数性情真诚......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曾涌现出的一批名校,之所以成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位或连续几位有理论敢实践的行家主持校政。这是说个大概,具体情况自然多有不同,而今则很难见到这流人物了。

现在当校长,不一定要有什么威望或是知名度,因为校长根本不是选出来的,而是“上头”任命的。这就一举把官场的弊端带进了教育界,也就让一些人吧教育界又当成了官场。

  既然教育界也成了官场,也自然就有了做官的捷径。当了县中校长,在县城就是“科局级”,到了城市,校长多已“正处”,好处多多,在教育界属于“先富起来”的群体。而想当校长,靠青灯黄卷地治学,靠诲人不倦的办学,靠立德立人号召一方,在他们看来是太辛苦太不合算。一如当今为官,靠劈山开路打井种树来积累威望简直不可能。捷径是什么?就是和官府多接触,和一帮子官僚混的火热,拿学校的招生名额和各色人等做交易。校长不定要有文凭,也不一定要是某方面的专家,只要敢吹肯拍。众所周知,如今吏治的本质还是人治,上司考擦吏员,多喜浮光摄影。只要能把教育的基本口号演绎成顺口溜,把本校的情况说得符合未来要求,只要能哄得教师不抖内幕,只要能“死揪”出格升学率,只要学校不死人失火,那么,即使不靠行贿也能稳稳地做校长并知名一方。熟知教育界现状的人都不难知道这样一个秘密:相当一部分校长疏于学习,精于享受。他们基本不读书,热衷于跑官升官,热衷于游山玩水,出洋考察,酒量大了,歌舞水平高了,打保龄球早已经过时了,有的已经迷上高尔夫球了......他们只要做好一件事:哄得上级高兴,教育外部困难很多,但是内部也是千疮百孔。这在教育界,也不是什么秘密。

  看到”教育腐败“的提法,觉得很刺眼。”教育腐败”比“司法腐败”,更可怕。教育为立国之本,如果根本发生动摇,不但我们毕生的奋斗将变得毫无意义,几代人努力也将付诸东流。极“左”的教育曾害了两代人,今天的教育腐败毒化毁灭的是教育工作者队伍,贻害则无穷无尽也。海南省有教育局干部把未成年的子女列人教师名单“吃空额”,广西等省区发生过大规模的成人考试作弊事件,四川曾有市招办主任因向考生索贿而被判死刑,湖南有教委负责人挪用教育经费超标准盖住宅的丑闻......在目前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教育界出现腐败现象也属正常。但这些腐败案件,在各行各业的腐败现象之中之所以特别突出,是因为公众还是把教育看得比较神圣。

  教育投资虽然有限,但是近10多年来,全国各地校舍更新比例很高,目前中小学的基建和每年的招生已经成为最大的腐败根源。执掌招生大权的中小学校长,已经有相当一批人靠灰色收入富甲一方。一些校长靠招生谋取私利,有的甚至以此营造一张关系网,绘出一张联络图,为升官加爵铺路。多欲的校长们的享受标准也与时俱进。现在教育部门开会,高档轿车成群,在一些中学,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各有专车,公开炫耀,校长的办公室气派豪华,办公休息,休闲“一体化”而一线教师的办公条件则很差,有的校长住房不止一处,装修辉煌,家具高档,已经到了不敢让教职工上门的程度(一旦知晓就会怀疑他们的经济来源......跑官要官,刮钱捞钱的庸俗风气正在教育界蔓延。

  说现今校长不读书,当然不是指全体。本来,教育现代化对校长的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而现实是为数相当多的校长处处在“有文凭无文化”的境地,不懂现代教育理论,管理上粗放型的居多。不少校长不但丢弃原专业,对教育理论也不感兴趣,若非考核或是混文凭,甚至管理类的书也不碰。十多年前,有教育学教授对一名校校长不懂“逆反心理”一词表示惊讶,认为当校长的无知到这种程度,是拒绝学习基础教育理论的结果。现在的校长搞钱有一套,攀附权势集团,拉关系也有一套,但是论到读书,则到了厌恶的地步。在他们看来,搞不到钱就无法当校长,学校就无法运转,而读不读书无所谓。在一些学校,校长怕上课,不上课,还要各种头衔,不学无术,却要“专家”的待遇。学校里最怕考试的不是学生,而是校长,主任。如果对他们来一场常识性的考试,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坦然接受。有些校长,连话也说不通顺,成天颠来倒去就是那么几句话,也要由秘书,办公室主任代劳。他们对学界的动态一无所知,但是对官场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他们对校内教学情况两眼一抹黑,但是对社会关系网眼明心亮。这也是他们容易走向庸俗,走向腐败的重要原因。

  问题的症结是“体制病”,校长享受行政级别,成了官,这就注定了他们很难肩负起教育的人文使命。雪上加霜的是一些校长自身人文素质低。由于人文素质低,一些现象的出现也就不奇怪:片面追求升学率;乱收费,借招生索贿赂,教师经商,强迫学生买东西,公开组织考试舞弊,等等。教育的现状与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反差太大,因而对学校的批评越来越激烈,而一些本有志于教育改革的教师,因难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也只好一走了之。

  国外一些名校,办公室里常常挂着历届校长的照片,他们能受到后人的敬仰,是因为有所建树,功高德勋,是因为他们本身多是学人,是因为他们筚路蓝缕的创业,是因为他们有不同寻常的人文感召力。说到这里,不得不让我们去想另一个问题,即,究竟怎样才能算的上是“教育家”?如果我们起而效仿,在学校里悬挂历任校长照片能否不招致非议?如果让学生每天都在某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不学无术的嘴脸下走来走去,对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将是多大的伤害啊!

  尽快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校长,这个艰巨的任务,已经摆在人们面前了。

读后感:难怪王老师的书不被校长们所待见啊。这么直白的纰漏,怎么让他们混下去了?

十几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但是由于我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官场上的风气还有理念已经根深蒂固了。幸好有了习大大主政,校园内的风气还算有所好转吧,反正我挺喜欢这样的氛围,有人说现在搞得好像没有多少人情味了,我想说的是您还真以校为家了么?我还是比较认可茅卫东老师和王晓春老师的观点,作为教师还是把精力放在教育教学,还有自身的成长上更好一些。

我自身是比较反感人情社会的风气的,不过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趋势,有些东西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在变革了,农耕时代的一些风俗也渐渐的没落了。我觉得也是一种必然的变革吧,有些东西再也回不去了,也无需回去。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广袤的农村会没落,但是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这个过程也是会发生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的农村一定会让我们更加喜欢。

关于校长的看法,印象当中的第一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这位算的上是名符其实的教育家校长。那个有关玫瑰花的故事,应该家喻户晓了吧,有很多教师都会拿来说事。确实看过他的文章之后,才知道这位校长几十年来所做的研究工作可能是很多人上百年都难以企及的事情。他是一位真正懂教育,爱教育,爱学生的好校长。在他之后,再难有与之匹敌的校长了吧。

  再就是晏阳初,陶行知这两位校长都是以平民教育出名的。确实在当时国力维艰,人民普遍文化素质低下的时代,能放弃优厚的条件,为了启迪明智,而付出心血的教育家们,是值得后人的尊敬的!

  而当代的所知晓的就是:魏书生和李镇西两位校长了,这两位是踏踏实实从一线做起来的,当了多年的教师和班主任,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两位校长的学识和胸襟在当代算是首屈一指了的。当然还有程红兵,李希贵等等这样的名师,名校长。也就是说当代还是有一些值得称道的校长的,只是这个比例十分微小,可以说是属于稀缺资源。

  而最近所认识的一位校长,令我十分佩服,就是我每天都在转发的那位丑小鸭中学的詹大年校长,这位就是属于文中所说的创业校长。原先在公立学校当了十多年的校长,后来到了昆明,立志于当地的民办教育,后来专攻问题生的教育,从一穷二白,到现在已经小有名气。确实是十分的艰辛,不是一般的教育工作者能做到的。他的人格和独立精神让人钦佩不已。也是和王栋生老师一样敢于说真话,实话的人!他的事迹算是一部英雄史诗了。

  而反观当前的很多学校的校长们也许和文中的差不了多少,不过也许没有那么糟糕吧。我个人觉得,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管理的体制是有问题的。行政性的色彩太过浓烈,很多事情都需要弄成行政事务。其实应该分离出来,比如什么设备的采购,基建之类都应该有第三方机构来独立完成,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毕竟校长不是万能的,校长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的主要精力应该是放在学校的长远的发展,还有教育教学上,当然还有一些和目前体制脱离不开的事情。所以,当前的制度也是让我们的校长们有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像文中的做法去生存吧。所以,见怪不怪了,在目前的体制下,很难有产生有魄力的校长。

    还是让人想起朱镕基总理那种抬棺搞改革,反腐败的气势。当前有没有那位校长看轻这个官位,敢于有舍弃乌纱帽的气度来开拓创新,真正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